返回第一百四十四章 印刷术和造纸术的作用!(1 / 3)  大秦:出海归来,我献上世界地图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重黎庶而轻贵族?”李斯重复了一遍尔后看向赵泗。

    “这便是赵侍郎当日力争降低盐价的原因么?”

    赵泗坦然的点了点头尔后开口说道:“是!”

    “敢问李相,何为本?”赵泗开口发问。

    “君为本!”李斯不假思索的开口。

    君本制是法家思想的内核,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也是不容更改的,更是不容动摇的。

    赵泗点了点头,并没有否认李斯的说法。

    虽然赵泗作为一个现代人,理所当然的认为民才是天下之本,正如孟子所说,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般,但是这不过是是一种美好的愿景。

    然而事实上历朝历代不管是任何一个君王都做不到这句话,君王,永远都是以己为先。

    李斯的回答本就在赵泗的预料之中,同样,这也是赵泗想要李斯回答的答案。

    “贵族于庶民,又孰轻孰重?”赵泗开口发问。

    “贵族,和庶民?”这个比较让李斯陷入了沉思。

    如果放眼春秋时期,自然是贵族更重要,天子封王侯,王侯封贵族,贵族牧黎庶。

    春秋时期的社会结构有点类似西方的封建社会,即我的奴隶的奴隶,不是我的奴隶,我的臣子的臣子,不是我的臣子。

    贵族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要给君王纳税,服役,但是在领地之内,是享有自治权的。

    而随着礼乐崩溃,世无伦常道法,各国相继变法,本质上就是打破了这种君治贵,贵治民的生态结构。

    以秦国变法为例子,取消了世袭世禄制,取消了井田制,推行郡县制,本质上就是在和贵族抢夺地方治理权。

    到这个时候,社会结构就发生了严重改变。

    事实上,李斯下意识的回答是贵族更重要。

    以往变法,不管再怎么变,再怎么削弱贵族的权利,但是本质上变法者依旧认为贵族比庶民更加重要。

    因为庶民不懂反抗,而君主也需要贵族来治理四方天下。

    但是这一刻,李斯犹豫了……

    事实上,李斯改革秦法,推行秦制,走的还是老路子,剥削庶民,限制贵族,加强皇权。

    “黔首,只要能让他们活着,能够吃饱饭就够了。”赵泗笑了一下。

    “李相信不信,倘若能够保证黔首不至于因为徭役累死饿死,黔首就甘愿服从徭役,别说于上郡修筑长城,他们甚至愿意把整个大秦都给圈起来。”

    “黔首需要什么?贵族需要什么?”赵泗再次发出了灵魂拷问。

    李斯不是个傻子,只不过他置身其中,而此刻正是华夏千百年亘古未有的大变局。

    也是天子和贵族共制即将消亡落幕的时代。

    君主贵族共治制度,在历史书上被称为封建时代。

    西方人从封建时代,直接跃入了现代社会,笼统的将人类社会分为了封建社会和现代文明。

    而事实上,早在两千年前,秦朝一统天下,广开郡县,汉朝不断加强中央集权,贵族时代早在将近两千年前就已经消亡。

    秦汉以后的诸夏,已经不能简简单单用封建时代来形容,这是独立于封建社会和文明社会的时代,是西方世界未曾涉足过的时代。

    相比于现代文明虽然较为落后,但是相较于封建时代,毫无疑问是极其先进的。

    奴隶制在诸夏很早就被废除了,封建时代的关键性特征在很久之前的诸夏身上就已经找不到半点影子了,而西方,直至即将迈入现代社会的时候,奴隶制还广泛存在,如果不是工业化的蓬勃发展,恐怕西方文明永远不会废除奴隶制度。

    现在,是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秦汉正是承上启下的时代,李斯往前看,只能看到旧有的条例。君王,贵族,黔首无人问津。

    往后看,也是一片迷茫。

    “我听说,法家讲究事不必效古,法不必祖宗。”赵泗脸上带着笑容。

    “黎庶为重,贵族次之……”李斯皱了皱眉头,缓缓开口,但是表情却游移不定。

    李斯脑子里有点乱,赵泗说的有理有据,但是有些问题也是真正存在的,譬如黎庶不知法,不懂法,墨守陈规,不懂变通,推行秦法普及秦法,都离不开贵族的帮助。

    他们确实要代天牧之,包括现在广泛存在的基层秦吏,所有认字识字的人,哪个不是贵族呢?

    大秦的吏员广泛是军功爵出身暂且不提,勉强可以说他们不是根正苗红的贵族。

    可是如今大秦一统天下,广袤的领土和子民,以大秦目前的吏员规模根本无力维持,难道不需要贵族来治理地方么?

    “不对……”李斯摇了摇头看向赵泗,他敏锐的意识到,赵泗在偷换概念。

    “贵族……”李斯开始认真阐述血统论和贵族于天子分牧的历史。

    “时代变了……李相!”

    “现在的贵族,只不过是陛下牧守天下的公器。”赵泗笑着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