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六十一章:千年奇技(2 / 2)  民国诡闻实录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行水上,且也知道怎么制造更快更大的船,却从不去深究浮力、引力、阻力、风力、水速对船的影响。

    等于说,古人的所有知识都是零散且不成系统,没有深究原理和底层逻辑,往往要靠经验来流传后世。

    可惜的是,经验这种东西就好像民间偏方,随着改朝换代、战乱迁徙、子代传承,不断丢失经验,甚至是被歪曲了细节,传到最后,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基本上属于被废弃的经验。

    当年,早在唐朝时,古人就研究出了镔铁技术,这东西就是现在的优质钢铁,由镔铁做成的唐朝长柄陌刀,但凡拿在手里可以一敌百,刀刃所到之处人马俱碎、锋利无比,可以说,是中古世界第一刀。

    唐朝大将王忠嗣,曾经带着河西将士攻破某些西域小国,但凡胡人见唐军手持陌刀,必定抖如筛糠,开城投降。

    这种厉害的锻刀技术,到了宋朝时就已经遗失,宋人认为,镔铁是天神的兵器,由神兽麒麟拉的粑粑捏成,可见,若无系统学科和应用原理,经验流传会有极大谬误和扭曲!

    前朝入关后,为了确保满人统治汉人,直接闭关锁国,且沿海片板不如下海,康帝一直都和西洋人通信,也知道地球是圆的,乾帝极善数学,还知道同时期的西洋在大搞工业革新。

    前朝的上层统治者从来不介意科学知识,反而乐意学习这些,他们忌讳的,就是底层百姓掌握了科学知识,威胁他们的统治。

    为了愚弄百姓统治汉人,他们贬斥一切科学技术为奇淫巧技,只让士人钻研古书经文,让农工整日辛劳却填不饱肚子,由此带来最封建压抑的世道。

    他们对科学的阻碍之深,直到前朝末年,很多百姓第一次听到地球是圆形的,仍然是吓了一跳,上下五千年的智慧,几乎全是被前朝给故意毁掉了。

    宋思媛说到这一点,深吸一口气:“在这里发现磁力应用,我虽然感觉诧异却并不觉得荒谬,毕竟,隋唐赵宋时的古人是很聪明的,他们若真的察觉到了磁力加以应用,也说得过去。”

    宋思媛这一番由古推今,说得众人目瞪口呆,孙大乔啧啧称赞道:“妙啊,妙啊,有些东西我们身在此山中到底还是看不清,也就唯有您这样的学问人,才能看清真相。”

    孙天器听着她的话,免不得一阵赏识,问道:“如果这是磁力原理,那,我们怎么上去呢,我们又不会飞,任何金属的东西都会被捕获,怕是很难用弓箭把抓钩给固定在棺材上。”

    “用热!”

    “用热?”

    众人对这个说法很是好奇。

    宋思媛解释道:“我看过科学劳工报的报道,这种电磁悬浮技术,需要保持磁体的绝对寒冷,我猜测热会破坏磁力,高热很可能会让磁力直接失效,古人大概也知道这一点,用的正是水银来给墓室降温。”

    “整座墓建在水上,大概也有降温的意味,水银是一种惰性液体金属,常温下虽然会挥发,但是比起水的蒸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流动的水银带走热量降低温度,也让墓室内始终冰凉,我们所感受到凉意,多半来自水银降温,这种低温又变相支持了水银的稳定,以此造成千年磁力不损。”

    “既然高热会破坏磁性,那我们不如先把用的东西加热到高温,趁着温度还没降低就用弓箭先固定在藻井上,这样,或许能尽可能避免受到磁力干扰,当然了,这种原理提出不过四年,我也只是猜测。”

    “你们觉得呢?”

    宋思媛只会把意思说出来,还是要他们做决定,岳观潮朝她点头赞许道:“你都能把千年前的事情给说明白,我们哪有这本事,肯定就是这么回事,我们要不就把金属爪子烤热后,直接用弓箭给穿到藻井去,等冷却的过程中就顺着绳子爬到棺材上,先把棺材打开再说。”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