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零二十一章:大漠孤烟(2 / 2)  民国诡闻实录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中心,是大城之中的嵌套小城,整体呈现“日”字形分布,靠北的一半用于敦煌各类官署办公,靠南的一半,在以前属于旗族居住的满城,后来,民国成立后,旗族陆续搬出,现在已经拆除三面城墙,只能从轮廓上,还能看得出是满城,其余,都和附近的几个街巷融为一体。

    罗城之外的郭城,是普通百姓生活的地方,现在的街市商铺,也多集中在罗城周围的街巷,和满城改建的商业区混合成片,就叫南街市!

    再仔细看的话,这座城池以“日”型罗城为中心,通过一个“十”字形官道,将古城分为东西南北四隅,这四个部分的区域又分为无数方块街巷,最终形成了类似棋盘窗格的格局。

    每个街区、每个街巷、每座宅子,都以小套大、环环相扣,形成巨大棋盘结构的一环,宅子鳞次栉比古楼林立,看起来格外规整,同时又满是烟火气。

    再往城外去看,城池被城外的绿洲森林所包围,可见无数绿洲沃田绵延无尽,有塞上农户在不断劳作,至于更远一点,那就只剩下漫天土色的鸣沙山和三危山,他们好似黄土沙丘,在绿洲边缘略微起伏,勾勒起塞上荒凉奇异的天际线。

    此时此刻,烈日刚从地平线升上云头,一轮红日高悬半空,照耀最远方的起伏沙丘,映得山体金黄灿烂,绿洲外的戈壁荒漠都好似被覆盖金沙,璀璨辉映,近处的敦煌城时不时有炊烟弥漫半空,犹如沙漠之上飞散缥缈青烟。

    沙漠之中,红日金山、星落沙丘、古城绿洲,齐齐映入眼睛,景物就好像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油画,看得人极为震撼,一扫这几日来的压抑困顿。

    孙大乔搜索肚子里的墨水,嘟囔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说敦煌是塞上江南,从这里看过去还真的挺像那么回事,在距离沙漠最近的地方,能见到这种塞上美景,到底是不虚此行。”

    岳观潮见孙大乔摆弄肚子里的墨水,揶揄道:“老孙头,这太阳才刚出来,跟落日有啥关系。”

    孙大乔也没觉得不好意思,摸着胡子玩笑道:“嗨,老朽也就这么个意思,这种塞上风光可是不常见,啊……有感而发,有感而发。”

    徐侠客指着满城里的商业街区说道:“我记的我上次来的时候,住的是罗城旁边的义潮客栈,等会儿我带你们过去。”

    他们说话的这会儿功夫,汽车查验已经完事,他们就此和汽车队分开,叫了个马车赶往南街市。

    这敦煌城的格局,基本上遵循了前朝的城池,哪怕现在民国了,也只是因地制宜多了些现代建筑,通城看过来还是普通的民居古楼居多,外墙多是黄土色和灰白色,配合老木红窗、深洞方窗,有种置身古代异域的感觉。

    直到他们临近南街市,才多了些身在现代的气息!

    南街市的位置依旧是古楼老街,但是多了些商业氛围,店招幌子随处飘摇,偶尔遇见几栋现代摩登楼,还能见到色彩绚丽的广告牌,各处热闹煊赫,行走络绎。

    如今满城的城墙只保留了北方罗城的一段,其他位置的城墙全被削去大半,剩余高度只到人腰间心口的位置,内外被现代楼房取代,沿着原有的城墙遗址,形成了面向南方的“凹”形摩登楼群,他们要寻找的“义潮客栈”,位于满城东墙之外的院楼中!

    何为院楼?

    这是西北因地制宜演变出的建筑形式,大多青砖砌框架、黄泥夯墙壁,回形楼体夯土严实,从正面开出门洞,对外的墙壁,窗口为了防止风沙做得又厚又小,用木框子封闭严实,朝内院的走廊多为连廊通路,可以沿着走廊走向不同方向的房间,走廊墙体垒砌严实,多开有缸口大窗,用来通风散气。

    白天,这些巨型大窗可以用支棒支起来,到了晚上为了防风沙降温,就可以合上窗板,形成封闭的走廊通道,同时,最下面一层不住人,用来做马厩和稻草棚。

    这样,既能通风又能透亮,只要把门户一关,还能防止盗贼流寇,有点接近福建土楼和陕西地坑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