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内务府制(2 / 3)  亮剑:二道贩子的抗日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一下,有两千多条是民用型号的,不过没关系,就是枪号不一样罢了,这款步枪的民用型和军用型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连刺刀座都有的吗,不用说,还是清库存。

    第五种武器,还是美国海军那奇葩的6mm武器,两百挺m1895重机枪,当然,如果这玩意能算重机枪的话,不过根据美国人自己的数据来看,这种武器在庚子年和武卫军的加特林对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对,就是对阵加特林,这玩意要是真好用的话,美军也犯不着订购哈奇开斯重机枪啊。

    可是接下来王跃却是发现了一种绝对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武器——汉阳造步枪,足足有三万支,随便查看了一下,都是鄂局的精品枪械,没有一条是沪局宁局的产品,而且在枪托上还都刻着“内务府制”几个烫金大字,汉阳造就汉阳造吧,和内务府有什么关系啊?再说也没听说过汉阳造大规模出口非洲啊,瞅着还是前清的事儿,不过不得不说,这枪的质量是真不错,比八路军手里的汉阳造质量好多了,估计用的应该是进口钢材,拉动了一下枪机,很顺滑,看来这枪的制造标准也很高。

    第六种,还是内务府制,使用7.92毫米圆头步枪弹的宁造马克沁,足足两百挺,质量也很好,比八路军的民二四重机枪好得多,其实这也正常,一个是精工细作,一个是为了应对全面战争,质量有差别是很正常的。

    第七种,粤局制造的麦德森轻机枪,也是发射7.92毫米圆头步枪弹的,这玩意的成本很高,每条都要五百多两白银,以至于清军都没有大规模装备,可在这里居然有整整一千挺,妥妥的大手笔啊,宣统二年,也不知道能不能查到相关资料啊,可这要是有资料记载的话,那些个老学究也不会不出来宣传啊,这怎么都算是可以宣传的事情吧?

    第八种,这个估计是真的内务府制的,因为上边没有任何局号,“内务府制”的字样下边还打了一个蟠龙的徽标,整整三百把仿毛瑟手枪,八发单桥供弹那种,不是弹夹的,而且一水都是通体雕花错银的,连枪把都是象牙的,非常精美,枪套也不是木盒子,而是那种牛皮的,上边也是雕花的,这工艺估计都比枪支本身的价值要高,王跃是真想把这玩意在2023卖啊,就这工艺,一把没有十万美元你想都不要想,可一想到自己的担忧,心中的火热也就熄了,自己一支几十万美元的伯莱塔冲锋枪都没卖,别说这个了。

    接下来出现的大木头箱子就更加震撼了,里边装的居然是火炮,整整一百门宁造75毫米山炮,这些都是呈散件状态的,可是保存的非常好,和新出厂的一样,最关键是这种火炮轻啊,四百公斤左右的重量,简直不要太适合华夏的国情。而且这些火炮上的箱子上居然还贴着内务府的封条和公告,原来,这些都是隆裕皇太后给当时的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生日礼物,很可能涉及两个国家一些更深层的合作,只是奈何清政府倒台的很快,孟尼利克二世在1913年也死了,否则的话,是不是真的会出现一个跨大洲的封建国家联盟呢?清帝国和埃塞俄比亚的沟通不为人知,可想和奥斯曼结盟却算不得什么秘密,很多史料中都可以得见只言片语。

    走到仓库的最里边,王跃又有了新的发现,坦克,大坦克,整整四十辆的施纳德突击坦克,王跃已经不去探究为什么传说只装备了菲亚特3000的埃塞俄比亚军队会装备这玩意了,不过这种看似强大的坦克,真的未必比得上cv-33,那夸张地5公里时速注定了这玩意在一战就已经过时了,看来不光美国人喜欢清库存,就连法国人也一样,咱来点雷诺也好啊,最起码也算是主流坦克啊,不过也没关系,从坦克上法军的涂装来看,这玩意真的没有上过战场,算不得坑人。

    在最后,王跃居然发现了他期待已久的飞机,散装的飞机,可看着飞机上那厄立特里亚海关的查扣标识,王跃也是醉了,真心的醉了,你要和意大利打仗了,武器运输居然还要走人家的殖民地,不查扣你做什么啊,再说了,一个飞行员全是雇佣军的国家,你买那么多飞机做什么?当然更大的可能还是军援,仔细察看了一下,和他估计的差不多,都是法国和美国货,40架法国造波泰-25轻型轰炸机,20架美国造P-1战斗机,尼玛,1935年了,弄这玩意,这是在侮辱罗马那位的智商啊。

    40架波泰-25,做什么啊,靠着那一挺后射机枪给人家当靶子吗?美军的P-1战斗机当时确实是现役装备,可是和人家面条国的新式战机真的没法比啊,说差了一代是绝对没问题的,就面条国那双翼战斗机,美国同期的单翼战斗机都不够看的,比飞机,这时代美国真的不够看,实际上即便是到了二战时期,没有英国的帮助,美国的飞机也是依旧渣渣。不光是飞机,没有英国科学家的帮助,他们连小男孩都造不出来,乡下地土财主罢了。

    平复了一下心情,检查了一下库房里的弹药情况.30步枪弹是个大头,足有1000万发,只是生产日期普遍偏早,有的居然是十九世纪的库存,天知道为什么一战的时候没用到这些玩意?7.92毫米圆头毛瑟步枪弹100万发,7.63毫米手枪弹3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