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26、“敕勒川,阴山下。”(1 / 2)  人生流浪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726、“敕勒川,阴山下。”

    “启禀太子殿下!陈田中飞鸽传书,所派刺客行刺长安天子未遂死亡。”

    “知道了!禀报我父皇了么?”

    “回太子殿下!已经回报!”

    “嗯!李洪智!行刺长安天子计划暂缓进行,父皇要我亲率本部兵马前往楼兰接应。你们四位护法国师也随我一道前往!”

    “太子殿下!”只见“金法 轮”李洪智接着说道:“国主已亲率大军踏过罗布泊占领楼兰、伊州,直逼西州、庭州及天山一带,可谓是所向披靡,为何还要殿下亲率本部大军前往西域大漠接应?难道您不想大举南下中原?”

    “哈哈哈!李洪智!亏你还是中原人,难道你还不知道三十六计之中有一计叫做‘声东击西’么?”

    “这个当然知道!”

    “知道就好!更重要的还是要触类旁通、善于理解和运用。”

    “那是!那是!”

    “既是有声东击西,就会有声西击东,声北击南,声南击北,声西击南,声东击中……等等等,你自己意会去吧!”

    “是!太子!”

    “传令所部!立即兵发西域!”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塞北原上,阴山脚下,广阔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上,再次传来了嘹亮的牧歌声: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喔喔喔!它们唱,还有一支短笛在飞翔!

    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乡间小调,任肆地在晚风中飞扬。多少多么愁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呵把锄头在肩上,牧归的歌声在飘荡。喔喔喔!它们唱,天边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乡间小调,任肆地在晚风中飞扬。多少多么愁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牧歌声中,契丹大军万马奔腾,骁勇猛悍,直过草原沙漠,仿佛一片金光耀眼的天兵天将掠过塞北边陲,去奔赴所要征杀的海角天边。这便是奔赴碛西楼兰去接应契丹国主耶律阿保机的第二路人马,真不知道他们如此大举调动究竟要干什么明(名)堂?

    一曲北朝民歌《敕勒歌》,唱出了如今北国契丹的塞北情调。大唐诗人王昌龄又有诗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其中的龙城,一可解释为匈奴祭天之处,其故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二可解释为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

    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传》说:“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相比较而言,后一种解释较为合理。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又名大青山,西起河套,东接内兴安岭,座落在内蒙古自高原之上,绵亘千里之遥。它可以说是北方游牧部落和中原之间的天然界山,由此可见,所谓的“中原”,从阴山之南就已经开始了!如今它却成为契丹和中原之间的天然屏障。向南度过这座大青山,再跨过黄河,契丹便可挥戈南下,大举进犯中原。

    但是,如今飘荡在大青山之下草原之上的敕勒歌,却是由来已久,远在契丹建国成名于世之前。敕勒是古代中国北部的少数民族部落,它的后裔融入了今天的维吾尔族。这“维(惟、唯)吾尔”就好象是在说“只有我和你”的意思!如今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当然里面有维吾尔民族,也必有契丹的后裔子孙。

    这首诗歌就是当时敕勒人所唱的牧歌。不过,北朝时敕勒活动的地域不在今天的新疆,而是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敕勒川”,已不知是今天的哪一条河流,而且即使在当时,也未必就是一个固定的专名,恐怕只是泛指敕勒人聚居地区的河川罢了。

    大青山,即是阴山,座落在内蒙古自高原之上,绵亘千里之遥,西起河套,东接内兴安岭。敕勒人歌唱起他们所生活的土地时,就以草原上的山川和这样一座气势磅礴、雄伟无比的大山为背景。就具体地理位置而言,诗歌中所唱的未免有些含糊,但作为诗的形象,一开始就呈现出强大的气势和力量。紧接下去,诗人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苍茫辽阔的图卷: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向外延伸而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穹窿,像个巨大的蒙古包,如同毡帐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大草原。如此风光,怎不使人心胸开张,情绪酣畅,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简直比身临其境还要清新美妙!

    在江南,山岭起伏,河流曲折浪漫,植被丰富多彩,景观充满细部的变化,人的注意力也就容易被一山一水、甚至一草一木所吸引,形成细腻的审美感受,关注于色彩与线条的微妙韵味。而在北方,特别是在大草原上,自然景观是单纯的,其色彩和线条也没有多少变化。由于缺乏可供细细观赏的东西,于是抬眼一望就是苍茫天际,开口就是粗犷豪放的调子。

    故此,南北朝民族歌曲具有显著的差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