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88、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1 / 2)  人生流浪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888、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军营帐内,烛光闪烁。大帅耶无害抚案思昔,他不觉片片苍凉、悲壮的诗歌又一次鸣响在他的眼帘和耳边——

    拟咏怀

    日晚荒城上,苍茫余落晖。都护楼兰返,将军疏勒归。马有风尘色,人多关塞衣。阵云平不动,秋蓬卷欲飞。闻道楼船战,今年不解围。

    萧条亭障远,凄怆风尘多。关门临日狄,城影入黄河。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廓,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士,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摇哪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如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陇西行

    誓归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启禀大帅!天子有请!”

    “哦!”耶无害仿佛从梦里醒来,起身离案,走向“天子行帐”。

    “耶爱卿!你请坐!”

    “不知皇上召臣下来有何吩咐?”

    “朕何来吩咐?我只是觉得好久没有与你促膝畅谈,所以特诏你来想和你畅谈一宿。也许,这是你我在大战前夕的最后一次谈话。希望我们君臣二人能像亲密朋友一样畅谈一下这人生的哲理。”

    闻听天子一阵语重心长的话语,让人感到一阵仿佛大限来临的感觉,耶无害不禁一阵心酸。他望见天子桌案上的腊烛好像刚刚燃起不久,但他似乎已看到它那“银枪腊头”就要走向“灯枯油尽”,让人感到阵阵心灰意冷。更何况,这漠边的夜晚,朔风渐起,阵阵夜风袭来,天子行帐内充塞着无边的寒意。不过好在案前还燃烧着一鼎火红的木碳炉,足足可以进行一场围炉夜话。

    “耶爱卿!你说人生的真谛是什么?人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人生如梦,大限来临各自飞。若问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现实,都只不过是一场梦幻而已。人活着,就是为了做完这场梦!”

    “做梦?!哈哈哈!”程福贵一阵苦笑,道:“这场春秋大梦就要做到头了。只是还有许多人生的道理,我还没有真正了解它们。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如果我能在此闻道一宿,那更是死而无憾。”

    “天子所言即是。只是天地且厚人,人不当自薄。”

    “天地且厚人,人不当自薄。此语甚妙,可详闻乎?”

    “请听其详!天有风雨,人以宫室蔽之;地有山川,人以舟车通之;是人能补天地之阙也,而可无为乎?人有性理,天以五常赋之;人有形质,地以六谷养之;是天地且厚人之生也,而可自薄乎?这段辞意是说天上有风有雨,所以人造房屋来遮蔽;地上有高山河流,人便造船车来交通。这就是人力能够弥补天地造物的缺失,人岂能无所作为,而让一切不获得改善呢?人的心中有理性,天以仁、义、礼、智、信作为他的秉赋;人的外在有形体,地便以黍、稷、菽、麦、稻、粱六谷来养活他,天地对待人的生命尚且优厚,人岂能自己看轻自己呢?”

    “诚然如此!人当自信,不当自薄。”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功)夫;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广博地吸收学问维持志向的坚定,切实向人请教,并仔细地思考,这是追求学问的重要功夫;心神安祥,气不浮躁,拥有深刻的智慧和沉毅的勇气,这是做大事所须具备的主要能力。”

    “神闲气静,智深勇沉。这需要长时间的艰苦磨炼哪!”

    “秤心斗胆成大功,铁面铜头真气节。能够成大事立大功的人,完全靠着坚定的心志,以及远大的胆识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