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4章 我被他帅湿了!(2 / 4)  这个明星爱好作死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算是十分少见的情况。

    和周围那些身穿羽绒服、棉袄的工作人员格格不入的是。

    此时的萧宁只穿了两件衣服。

    里边是一件白T,外边则是一件薄款贴身轮滑衣。

    虽然之前红牛的工作人员为了确保不出现萧宁被冻伤的情况,执意要求他穿上相对轻便的御寒衣物,不过最终还是被萧宁给拒绝了。

    原因也很简单。

    就算红牛提供的御寒衣物足够轻便,但这实际上也是相对而言的。

    长板速降本身就需要滑手在高速情况下用身体微调一切,而在极高速的情况下任何细节都十分重要,多穿一件两件在轮滑衣里边只会徒增麻烦。

    也有不少直播观众此时发现了萧宁和身旁其他人格格不入的穿搭。

    “这体育生的身体是真好啊!人家穿棉袄他穿你妈紧身衣,看着特么就薄的离谱!”

    一些弹幕议论起来此事之后,大家都一致认为萧宁当年在江城音乐学院学的绝对不是什么声乐,而是体育。

    在观众们不断发出弹幕的同时,直播间的倒计时进入到最后几秒。

    此时此刻,萧宁单耳佩戴的耳机里,红牛折多山项目组的工作人员也正在进行倒数。

    当工作人员宣布挑战正式开始的时候。

    左脚踩在长板上的萧宁,右脚不断向后蹬地。

    逐渐加速起来后,萧宁将右脚放在左脚的右斜后方,紧跟着缓缓将身体朝下半蹲,上半身开始与长板的板面成平行状态。

    最后,他将双手背在了身后。

    以如此姿态将身体重心放低的目的,除了能让自身更好地去掌握感知长板的运动轨迹、状态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目的。

    那便是尽可能以较低姿态去破风,降低风阻。

    在极限运动领域的速降项目之中,这种在高落差长下坡进行的公路长板速降,其实非常像是高山滑雪一类的速降运动。

    动力完全由坡度提供,而想要让速度能够更快,就必须得让风阻更小。

    像是一道箭矢一样冲锋的姿态,能最大程度减少身体与长板这个整体受到的空气阻力,从而让速度更快。

    因为挑战的起点本身就是下坡,在萧宁完全进入速降姿态之后,他的时速已经以极快的速度提了起来。

    从三十公里每小时,到五十公里每小时,再到七十公里每小时。

    他仍在持续加速。

    扑面的狂风虽然都被佩戴着的全保护头盔给挡在了外边,但萧宁仍然能从那些风刮过身体的声响感知得到。

    除了这样的响动之外,那一股强大的、持续的、正时刻在向后推着他的“大手”,更为直观地让他感知着“风”的力量。

    在还未到达第一个弯道之前时,萧宁的时速已经冲上了一百公里每小时!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如此高速行驶时,一旦打开车窗,你的双耳将会被满灌的“嗡嗡”声充满,而如果你将窗户全开想要将手伸出车窗之外,你都需要稍微用些力才能完成这一切。

    速度不高的情况下将手伸出窗外呈抓握状迎风的话,你会产生一种像是正在摸着不可描述的感觉。

    但如果在较高的速度下这样做,你只会感觉有一辆坦克的屁股创在了你的手上。

    而此时此刻,萧宁的全身上下都在被这样的“屁股”“创”着。

    然而此时踩在长板上的他,姿态却并未因为空气阻力带来的巨力发生变化。

    细微调整身体重心的每一个动作细节都堪称流畅自然。

    狂风对他而言好似根本不曾存在一般。

    半蹲着身子的年轻人正踩着长板向下不断飞驰冲刺。

    此时的画面被红牛的多机位拍摄角度完全记录。

    不同机位的画面传到直播间之后,许多正在观看直播的观众们都生出了错愕感。

    在挑战开始之前,在萧宁踏上长板开始向下冲刺之前。

    他们本以为自己看到的东西应该是触目惊心的,让人心惊肉跳的,让人感觉头皮发麻的,那种最为极致也最为紧张的刺激,纯粹由速度带来的刺激。

    可事实上此时目睹多个机位拍摄下的他们,虽然的确从这样的极速中感知到了刺激,但其实这种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是相对有限的,起码在现在的情况下是有限的。

    因为有更让人在意的东西,超越了这样的刺激。

    那就是在这样的阳光之下,这个姿态完美一切细节流畅美如画的身影,让他们脑海里冷不丁突然冒出了“自由”两个字。

    什么是极致的自由?

    速度不就是极致的自由?

    如果你越来越快,你就不会被比你慢的东西束缚。

    你的视线两旁越模糊,你向前的方向就会更清晰。

    没有束缚,目标明确,这不就是自由?

    也常有人说“像风一样自由”这样的话。

    风为什么是自由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