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4章 御虏记引子写匿名信的人(五千字章)(1 / 4)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明代京城其实也分环。

    一环是紫禁城;二环是皇城;三环是内城;四环是整个内、外城。

    紫禁城是在皇城之中。皇城拥有十二座城门。每门都有旗手卫士兵把守。

    弘治二年二月十一,夜。

    一个身穿五品白鹇青袍的官员鬼鬼祟祟的来到了皇城东中门前。

    守门百户见他的官袍是五品,认为他可能是通政司的哪位参议或经历。

    这个时辰官员进东中门,一般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通政司有紧急奏折呈交皇上。

    守门百户走上前。月黑风高,他看不真清那官员的脸。守门百户问:“是通政司的哪位大人啊?有折子要送进宫?”

    官员低着头,发出一声苍老的声音:“呃!”

    说完他转身就走。

    守门百户一头雾水。心想:这糊涂官儿。一准是到了皇城门口发现折子没带,回去取了。

    一名总旗打着灯笼走了过来:“林爷,怎么回事?”

    百户答:“没事,遇上了个糊涂官儿。”

    灯笼的光照亮了百户身前的地面。

    百户忽然发现,刚才官员站立的地面上有一封信。

    百户捡起信来,只见信笺上写着“臣谨奏平叛御虏治安事”。

    旗手卫的百户虽是武人,但不是没有见识的老粗丘八。

    他大惑不解。看上去这是一封奏疏。

    可是,大明臣子给皇帝上奏疏,用的是折子纸,不可能用信封装。

    且臣子上奏疏,必须有署名。应该是“臣某某衙某某官职某某人谨奏某某事”。

    这封信没有署名,看来是一封写给皇帝陛下的匿名信。

    且说那留下匿名信的官员离开旗手卫将士的视线后,一路狂奔。一直跑出去三里地才喘口气。

    恰巧一阵夜风吹过,吹散了乌云。月光洒在他的脸上。这是个十八九岁的少年郎。刚才那声苍老的“呃”,是他故意装的。

    皇城门口捡到给皇帝的匿名信,百户不敢怠慢,一层层上禀到了司礼监。

    掌印萧敬跟秉笔钱能商量:“这信咱们转交皇上嘛?”

    钱能道:“咱们得先打开看看。若信中是大逆不道之言,就绝不能交给皇上。”

    萧敬点头表示同意,打开了信笺,读了起来。

    匿名信扬扬三千言,文采斐然,内容却很幼稚。

    大致内容如下:臣认为成化朝时,大明各地之所以叛乱不断,主要是因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臣建议皇上以儒家之学教化穷苦百姓。若穷苦百姓人人克己复礼,则再也不会出现叛乱。

    历代北虏屡屡南侵。主要是因为北虏不习儒学。臣建议皇上向草原派遣儒士,教化北虏何谓仁义礼智信。

    北虏若得圣人教化,必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永世与大明和平相处。

    萧敬哭笑不得:“这是哪个二傻子腐儒写的奏疏啊!幼稚至极!”

    钱能亦是笑得不行:“派几个儒士去草原,就能让北虏不再南下入寇?真是大笑话。”

    萧敬道:“估计写这道奏疏的官员,自己看完都觉得可笑。不好意思署名。”

    钱能问:“把它烧了嘛?”

    萧敬笑道:“不。我这就送给皇上看看。皇上天天批阅奏章到子时,十分劳累。”

    “给皇上看看这封笑话一般的信,博天子一乐,也算让皇上有个消遣。”

    萧敬拿着匿名信去了乾清宫,呈给了弘治帝。

    弘治帝看后,先是大笑不止。笑了好一会儿,他问:“写信的人是谁?”

    萧敬答:“是个五品文官。天黑,守皇城的旗手卫没看清那人的长相。”

    弘治帝突然收敛了笑容。

    看行文,此人引经据典,文采斐然。看字迹,工整遒劲有力。想来一定是饱读诗书的两榜进士。

    可是,此人脑袋里想的东西却幼稚不堪。

    这种迂腐至极的腐儒,若在闲散衙门担任闲职也就罢了。

    若今后有机会调到地方上做个知府、知州,必将因迂腐遗害地方。

    弘治帝想搞清楚这人是谁。再给吏部一个“此人永不叙用”的批语。

    想到此,弘治帝吩咐:“明日早朝后,你将此信给常风。让常风查出写信之人是谁。”

    如今弘治帝有差事,都是绕过锦衣卫的大掌柜朱骥,直接交待给常风。

    翌日清晨,常风照旧捧着笏板站在武官之末参加了早朝。

    群臣一连禀奏了十几件事情。弘治帝件件都处置得当。

    常风心中感叹:三年前九死一生保太子是值得的。以前的太子,当今的皇上是一位明君!大明的老百姓有盼头了。

    就在此时,吏部左侍郎杨守陈出班:“禀皇上。早朝时辰有限。因诸臣上晌还要办差,又不能延长时辰。”

    “故臣建议,在早朝之外增设午朝。”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