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5章 要治水先救民(五千字章)(1 / 4)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常风在出京之前,做足了准备工作。

    此次出京,他挑选了北镇抚司三百名精干袍泽随行。

    他还找到了刑部尚书白昂,来给他和三百袍泽讲课。

    白昂,五十九岁,大明有名的治水能手。

    白昂是天顺元年进士,历任礼科给事中、工部郎中。后平叛乱有功,升兵部侍郎。又调往户部,巡视江河,颇有政绩。

    去年他高升左都御史。今年取代彭韶,转任刑部尚书。

    用后世的话说,他是典型的全能型技术性官僚。不光懂治水,还懂打仗,且是法学专家。

    此人清廉自守。锦衣卫私档中,他最大的黑料不过是收了求学时的好友,南直隶某位知府的一百两节敬。

    在弘治三年,他干过一件惊天动地的事。

    当时他在凤阳督修皇陵,给弘治帝上了一道奏折。

    这道奏折大体内容是:给太祖爷修坟头的事儿随便糊弄糊弄就得了。多余出来的修坟款项用来赈济灾民不香嘛?

    太祖爷在天有灵,会夸皇上您是个体恤百姓的大孝孙!

    请皇上牢记,老百姓的饥寒比皇帝家的坟头重要的多!

    这道折子是典型的大不敬。

    弘治帝看了奏折,不仅不怒,反而连夸白昂是个贤臣,准了他的折子,把他调回京委以重任。

    白昂虽还未及花甲之年,身体却不怎么好。多年巡视江河,让他骨头受了潮气,患上了骨痛病。这也是弘治帝未派他去山东治河的原因。

    弘治帝是宽仁之君,好用就往死里用的事儿,他是做不出来的。

    常风恭敬的搀扶着白昂,进了北镇抚司大堂。

    白昂在上首坐定。

    常风一声令下:「诸位袍泽,叩拜先生!」

    常风如今在北镇抚司一言九鼎。钧令一下,一众袍泽推金山倒玉柱般齐齐跪倒:「拜见先生!」

    白昂捋了捋胡须。他颇有幽默感:「快快请起。给一帮整日抓人、整人、杀人的锦衣卫当先生。我是头一遭。」

    「要是讲的不好,你们可别把我抓进诏狱。要杀我也请留个全尸。」

    常风笑道:「先生风趣。」

    白昂道:「那咱们就开始吧?」

    常风点头:「还请先生赐教我等。」

    白昂清了清嗓子,语出惊人:「昨日早朝,常镇抚使说要把每一两治河银都用在实处。差点没笑死我。」.

    常风一愣:「敢问先生,为何发笑?」

    白昂道:「这么说吧。治河银,若有六成用在实处,已属难得。」

    「若有八成用在实处,朝廷该封常镇抚使一个伯爵!因为你做到了自立国以来,无人能够做得到的事。」

    接下来,白昂给众人解释了大明水利工程上的种种猫腻。

    各级主管水利工程的是文官。下面领着民夫修堤坝的是武官。

    河道文武官员,一向有「文官吃草,武官吃土」的说法。

    大明筑坝的主要方法,是「埽工」。

    「埽」是一种用秫秸、树枝、土石,外裹草席捆扎而成的工程构件。

    多个埽连接而成的建筑就是「埽工」。

    埽工既可以当护岸坝,又可以堵决口。是最主要的防洪工具。

    一个一丈宽的埽,用料为「木三草七」。需要五两银子。

    文官管着埽工物料,要么虚报价款;要么偷工减料,将木三草七改成木一草九。此谓之「吃草」。

    武官管着民夫施工。虚报挖掘土石方的工程量,借机骗取土石银,此谓之「吃土」。

    白昂的老师徐有贞是个弄权的权臣。这位徐首辅人品低劣,善于钻营,心胸狭隘。曾害死于谦。

    但人没有非黑即白。在另一方面,徐有贞精通水利,有大恩惠于百姓。

    徐有贞生前曾对白昂说过:「河务买草木竹石麻铁,与民夫役工,一切公用,费帑银十之二三。」

    那时的白昂还年轻。他大惑不解,问徐有贞:「先生,那剩下的十之七八呢?」

    徐有贞苦笑一声,解释:「文武官员挥霍无度,大小衙门应酬吃喝,往来接待官员如过江之鲤。食之二三。」

    「剩下五六,上至河道正堂、监管太监,下至民夫役长,你分一点,我分一点,雁过拔毛,掐尖落钞。」

    「朝廷拨发十两治河银,最多也就二三两能用在河坝上。」

    白昂整整给常风等人讲了三个时辰。从正午讲到了黄昏。

    常风和袍泽们很是用心。时不时用笔将白昂所说河道猫腻记在纸上。

    常风问白昂:「先生。我们锦衣卫的人不善查账。我准备从户部调用百名管账书吏随行,清查山东河道账目。您看如何?」

    白昂连连摆手:「万万不可。我以前做过户部侍郎。知道手底下那群书吏是什么人。」

    「书吏跟地方上关系错综复杂。用他们去查河道账,屁都查不出来。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