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6章 原来是有备而来(1 / 3)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御门早朝。正德帝向文官集团发动了偷袭。

    正德帝道:“朕已十五岁。照规矩,皇子年满十四便可成家。朕看.”

    首辅刘健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禀皇上,先皇乃是一代明君。臣以为,您应该效法先皇。先皇十七岁才大婚纳妃,您也应该十七岁纳后。”

    武官班中的常风心道:刘首辅这算盘打得真响,算盘珠子都快崩我脸上了。皇上晚两年完婚,就要晚两年亲政。你刘首辅就可以名正言顺再掌控朝政两年。

    谢迁亦出班道:“百姓家有两句俗话,一句是‘好饭不怕晚’,一句是‘好汉何患无妻’。”

    “皇上年仅十五。应将精力放在治学上。为何要急着大婚?需知,女人是读书人追求圣贤之理道路上的绊脚石。”

    常风听不下去了:“谢先生。据我所知,你刚刚纳了第十四房小妾,那小妾今年才十三岁。怎么,你就不怕被她绊住脚嘛?”

    谢迁语塞:“呃,这我成化十一年便中了状元。学业三十年前已得大成,早就钻研出了圣贤至理。皇上年少,与我不可比。”

    一众刘、谢死党纷纷蹦了出来。

    “谢阁老所言极是。皇上应专心治学。大婚之事应该延后!”

    “请皇上效法先皇,十七岁以后再考虑选后之事。”

    “皇上欲当明君,就应该将精力全部用在读书上。需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尽是治国安邦的至理!”

    文官集团反对选后,这在正德帝的预料之中。

    正德帝没有跟文官们争辩,而是命刘瑾宣读了张太后的一道懿旨。

    这道懿旨完全是母亲骂儿子的口气。大致内容如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皇帝已年满十五,却整日醉心于骑射狩猎。毫不将朱明皇族开枝散叶的大事记在心上。简直就是朱明皇族的不孝子孙

    刘瑾念完了这道洋洋上千言的骂君懿旨。正德帝道:“诸位,朕欲选后大婚,完全是为了尽孝啊!”

    “我太祖皇帝有圣训。大明以孝悌治天下。朕当为天下人尽孝之表率!”

    “何谓孝?事事遵母后懿旨是为孝。尽早大婚,为朱明皇族开枝散叶是为孝!”

    “难道刘先生、谢先生要阻止朕尽孝嘛?”

    正德帝好一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伱们文官不是总拿什么孝悌、祖训来压朕嘛?朕这回搬出太祖圣训、母后懿旨来压你们!

    正德帝用一道太后懿旨吹响了偷袭的号角。

    朝堂并不是被刘、谢完全掌控。有人站到了正德帝一边。

    第一位支持正德帝的是吏部老天官马文升。

    马文升出班:“皇上能领悟到大婚尽孝这一层,说明内阁的三位辅政教导有方!臣马文升,恭请皇上立即着手选后大婚!”

    马文升当了这么多年吏部天官,资历在部院大臣中位列第一。刘健、李东阳、谢迁在他面前都是小字辈儿。

    他在朝堂上的态度,有着无以伦比的影响力。

    第二位支持正德帝的是兵部尚书刘大夏。

    刘大夏的发言简洁明了:“臣附议。”翻译翻译就是“俺也一样”。

    第三位支持正德帝的,竟是内阁次辅李东阳!

    李东阳道:“皇上说的好。为朱明皇族开枝散叶是孝悌大义,刻不容缓!臣恭请皇上立即着手选后大婚!”

    内阁次辅、吏部天官、兵部夏官齐齐支持正德帝。正德帝又举着“祖训”、“孝义”的大旗。

    刘健、谢迁不好再多说什么。

    正德帝心中暗道:李东阳是个明事理的。朕之前设想的除刘谢、留李的策略是对的。

    常风突然出列。

    刘健怒道:“皇帝大婚之事,事关国本。哪里有家奴插嘴的份儿?”

    常风却道:“我要禀报的是鞑靼敌情事。鞑靼敌情事归锦衣卫南镇抚司管辖”

    正德帝不知道常风怎么突然岔开话题,提及鞑靼军情事。不过正德帝还是很给常风面子的,他道:“常卿奏来。”

    常风道:“臣接到密报,鞑靼部酋首小王子,竟在王庭耻笑皇上无后。说再过十年,大明皇帝若无皇子,内部必乱。到时鞑靼将举兵南下。”

    常风好手段。直接将皇帝大婚跟社稷安危联系到了一起。

    横竖刘健、谢迁又不不能巴巴跑到草原王庭,问问小王子说没说过这话。

    对外军情事牢牢掌控在锦衣卫手中。人嘴两张皮,还不是全凭常风一张嘴说?

    兵部尚书刘大夏颇为默契:“皇上,为了断绝鞑靼小王子的狼子野心,您应立即着手大婚!”

    马文升附和:“是啊皇上。您大婚,不光是为了为列祖列宗尽孝。更是为了社稷的安定,百姓的平安!”

    常风高喊一声:“皇上大婚,刻不容缓!”

    马文升、刘大夏两个老头,跟着常风扯着嗓子高喊:“皇上大婚,刻不容缓!”

    礼部左侍郎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