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8章 反向动员(1 / 2)  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北伐。

    这件事便是荆州战役之后,始终压在刘禅心头的一座大山。

    若说历史上荆州之战的失败,以及后续的夷陵大火,是一系列小概率事件叠加在一起造成的打击。

    还可以通过改变某些关键点来最终撬动大势,使得结局逆转。

    那么北伐曹魏,便完全是实力的碰撞,是几乎无法取巧的以弱敌强。

    老刘面对的对手,可比他的老祖宗刘邦的敌人难对付得多。

    当然这不是指曹丕能单挑干掉项羽,而是曹魏相比项羽集团,是一个完整的政治实体。

    项羽对他分封的那些伙计们,掌控能力并不强,各国的实力根本无法凝聚成一个拳头。

    只这一点差别,他们父子的局面便比老祖宗难太多了。

    何况此时的曹魏虽然内部也有不少问题,但终究都还没爆发出来。

    即使是让利于世家大族的九品中正制,在这个阶段受曹操在世时唯才是举的影响,魏国选官时仍然最重视才干。

    权力完全被大族把持,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造成庸才横行,有才干的人得不到提拔已是晋后之事了。

    刘禅现在面临的难题便是,如果想等到曹魏真正大乱再北伐,比如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夺权的时候,还要再等上将近30年……

    30年啊,就算自己再怎么普及教育,改革吏治,广纳人才,提高生产力,甚至发展火器……但地盘与人口始终是硬伤。

    除非自己能用30年把类似机枪这种玩意抬上战场,否则哪怕造出一些初级的枪炮,仍旧无法弥补资源上的巨大差距。

    而30年的和平发展环境交给曹魏,已经足够他发展成自己无法企及的庞然大物了……

    刘禅同意老刘的观点,北伐,一定要趁早。

    今年借着几场胜仗带来的锐气,甲兵之利,以及曹丕篡汉造成的不良影响高举大旗,如果能一举取得重要战果,那就有了翻盘的支点。

    所谓的重大战果,刘禅心中最理想的结果,那当然是效仿高祖,兵出汉中而一举拿下关中,而后马踏中原……

    关中土地的开发程度高,还有巨大的政治意义,经济上又四通八达,对于提升士气、聚拢人心也是好处多多。

    但这玩意想想可以,曹魏的文臣武将又不是白痴,对关中地区的防守自然会是重中之重。

    何况打关中的难度,太史公司马迁也早有所言:“被山带河,四塞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立具也。”

    这话虽有夸张成分,能不能敌百万之众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其难攻程度从这评价上也可见一斑。

    关中关中,四关之中,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四座雄关加上山河的自然屏障,没点特殊优势想硬打,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相较于关中,可能性更大的还有两处,一是南阳、二是雍凉。

    南阳不仅人口多、产粮多,而且据蒲元说,还是此时全国最大的冶铁中心。

    他当初的探访名匠之旅,一圈下来就属在南阳收获最大。

    其规模远非临邛可比。

    隆中对的其中一个线路,所谓出兵宛洛,宛指的就是南阳的宛城。

    到时候凭借自己先进的煅冶技术、农耕手段、经济政策,还能再将南阳的作用放大数倍!

    人口也能得到补充,进一步缩小劣势。

    地理位置上也会对曹魏都城形成巨大威胁。

    不过要拿下南阳,就必须拿下襄樊,还要防止孙权这个老六再度跳反。

    而且南阳也是曹魏重兵防御的地点之一,难度也不低。

    成功率最高的,其实还是兵发雍凉、完成断陇。

    曹魏对于西部地区的注意力和防御力量,自然要比关中和南阳差上很多。

    因为雍凉之地人丁稀薄,粮产匮乏,实在说不上什么好地方。

    但雍凉也有雍凉的好处,除去为攻打中原提供了路线选择,最重要的是雍凉有好马!

    在强力的火器出现之前,对付骑兵最好的办法永远是以魔法打败魔法。

    刘禅的经验是,除非是在对骑兵不利的特殊地形,否则不要迷信什么矛阵克骑兵,那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步兵面对骑兵最后的倔强而已。

    如果矛阵真能对骑兵达到“克制”的效果,他刘禅在荆州、上庸已经死好几回了。

    所以好马在这个年代尤为重要,好马越多,往往也代表着军力越强。

    而雍凉虽然土地贫瘠,但如今荆州未失,手握两个粮食产地,改进了耕作技术的季汉也不会像原本那么缺粮。

    当然,若取雍凉,一路的消耗仍然太过巨大。

    要么不打雍凉,要打就务必一次拿下。

    这三条进攻路线,关中注定是只能作为佯攻的路线。

    司马懿、刘晔等人就算明知道他是佯攻,也绝不敢大意,这是阳谋,这兵曹魏想不分是不可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