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2章 围祁山(2 / 2)  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孤城,当可不战而降。”

    老刘点头笑道,“是这么个理。”

    对于出兵街亭的重要性,老刘已是完全赞同了。

    然后看看刘禅手中的那些纸,又好奇道:“这又是什么纸,观之似乎与以往有所不同?”

    “之前和父皇说过的竹纸啊。”刘禅此时方才抬头,“大军开拔之前送来的样品,我瞧着已差不多能用了,便带了一些出来。”

    老刘拿过那些画满了“鬼画符”的纸瞧了瞧,这纸颇有韧性,确实比以前的纸坚固耐用不少。

    但保存起来总觉得还是不如竹简安心。

    “为何如此热衷于造纸之术?”老刘放下那些“乱画”的纸,却见刘禅小心的将其卷起收好。

    “非是热衷于纸,是为了让知识便于传播。”此时帐中只有父子二人,刘禅便低声道,“若不想让各地豪强尾大不掉,便不能让他们垄断人才。”

    “何谓垄断?”

    “就是人才全都掌握在他们手里。”

    老刘点点头,在打压豪强与地方大族一事上,历来是每个想稳固皇权的君王都在做的事情。

    “豪强尾大不掉,最终把持朝政,所恃不过人才——也就是知识,还有土地。”刘禅没有过多的思考便继续说道,“压制他们,自然也要在此下手。”

    然后他抖了抖手中的纸:“这玩意保存固然不如竹简,大量生产、携带、传播却很容易,所用不过破布、烂渔网、木匠的边角料、竹子和水罢了。

    “若能使大量书本以低廉的价格流入市集,流向百姓,最终让一部分家境尚可的自耕农能供养一个读书人,再改革取仕之法,自可破之。”

    “可抄写书籍又谈何容易?”

    “这个简单。”刘禅轻笑道,“将字雕刻于石板之上,再分割切成小块,按所需字样排列后刷墨,印在纸上……便可省去抄书之苦。”

    老刘见儿子侃侃而谈,这显然不是临时的想法,再联想到他以前做过的很多准备,以及最近兴办太学的事情……

    这小子的心比自己想的还大,看得比自己原本预期的还远呐。

    “这些事情,也都是丞相教你的?”老刘好奇道。

    诸葛亮可也没和他提过这些啊。

    “丞相教导,遍览群书,日有所思,夜有所得。”刘禅轻笑道,“不是很正常么。”

    “正常个屁!”老刘笑骂道,“若人人都有你这般心思,那还得了!对了,知识有办法解决,那土地又当如何?”

    “眼前的祁山堡要是拿不下来,说再多也是无用。”刘禅摇摇头,伸了个懒腰,“咱还是等打下陇右,儿再与父皇细说吧。”

    “嘿,你个臭小子,还吊起为父胃口来了!”

    二人正闲谈间,诸葛亮走了进来:“呵呵,太子又吊了什么胃口?”

    老刘早有吩咐,诸葛亮进帐无需通报。

    “丞相来了,快坐。”只是老刘瞧着诸葛亮有些僵硬的步态,又蹙眉问道,“丞相这是……?”

    “呵呵,无妨,初次乘象而行,尚未习惯罢了。”诸葛亮摆手笑道,“不过这骑象而行,视野确实开阔不少,两军对垒指挥军阵之时,当有妙处。”

    这头象不是当初商队买回来的,而是后来南中那边又进贡的一头。

    比当初那头要健壮威猛许多,也更驯服,乃是当初普王刺土专门给自己驯养的,仅次于他自己的白象。

    这年头的木轮马车颠簸难行,路况不好根本跑不起来。

    更不用说拿那种“四轮巨婴车”跑祁山道了,实在是无稽之谈。

    正好自家当初跟着那个驭象人学习的亲兵也都很熟练了,忠诚也有保证,于是诸葛亮就在刘禅的建议下,把坐骑换成了大象。

    看来诸葛叔还是挺满意的。

    “陛下,太子,我军现已将祁山堡上下山路尽数控制,臣已分派将士四出晓谕安民,以免百姓惊乱。

    “堡中亦已燃起烽堠,为防有变,还当尽早出兵街亭。”

    刘禅闻言眉头一挑,终于到了要打硬仗的时候了。

    我大汉能否冲出荆益,未来数十年的国运走向,便押在这一战了!

    只是不知二叔那边是否顺利,三叔又是否能克制住自己,不要冒进强攻……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