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五十四章 压力如山(1 / 3)  汉家功业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杨修惊的说不出话来,直愣愣看着他父亲。

    杨彪小眼睛眨了眨,反而没有多少紧张,笑呵呵的道:“知道了,回去吧。”

    老仆人气喘吁吁的停下脚步,望着老主人的马车,不知道要去向何方。

    “刘繇,田丰,这是反了吗?”杨修结巴着说道。

    巡盐御史,那是御史台的监察御史,是天使,带有圣命的,这样的官,别说杀了,豫州连管的权力都没有!

    相县县令,抄家灭族,这没有宫里的旨意,刘繇,田丰等人是怎么敢的!?

    真当还是以前了吗?

    杨彪抱着肚子,看着这个得意儿子,点拨道:“你觉得,现在陛下在哪里?”

    杨修一怔,道:“不是在下邳吗?前不久张辽还去觐见,又上书给朝廷做了汇报。”

    杨彪忍不住笑了,道:“景兴说的没错,你的聪慧适合做学问,不适合仕途。”

    这不是他父亲或者他老师王朗第一次说这种话了,杨修面不改色,抬手道:“还请父亲赐教。”

    杨彪嗯了一声,目露思索,道:“刘繇我是知道的,他不是那种有魄力做这种事情的人,我所料不错的话,应该是陛下已经在相县了。”

    “是,陛下的意思?”杨修惊恐又恍然,若有所思的道:“这么说来,豫州应该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激怒了陛下。”

    杨彪也是这么想的,旋即笑呵呵的道:“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荀文若这个丞相之位,不比我好坐啊。”

    杨修这几年多数时间在尚书台,是亲眼所见荀彧经历了多少事情,点头道:“父亲,你说,荀氏叔侄,真的会决裂吗?”

    荀彧与荀攸的矛盾日益尖锐,公开化,‘颍川党’内部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站队。虽然荀彧固守自持,从未结党,可到底是丞相,站队他的人非常多,已然与荀攸分庭抗礼。

    但‘颍川党’现在不止是盘踞朝廷,在地方上同样势力庞大,难以清楚计算,一旦‘颍川党’决裂,可以清晰的预见,对国政,尤其是对刘辩所勠力推行的‘新政’会有多大的影响。

    “所以,伱老师调任吏曹尚书。”

    杨彪双眼闪过精芒,道:“‘颍川党’是陛下捧出来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为的就是清除、替代先帝遗留。你老师,责任重大啊……”

    杨修只是稍稍一想,就忍不住头皮发麻,不由担心道:“父亲,那,老师有危险吗?”

    杨彪胖脸微微绷紧,沉吟一阵,道:“我这几年在老家,除了吃喝,最多的就是在想着朝局。冷眼旁观之下,越发觉得陛下野心勃勃,不止是要中兴大汉那么简单。他所推行的‘新政’,无不立意深远,为千秋所计。你老师,与为父一样,只是一个守成之人,并无开拓之心。调任吏曹尚书,一个是给荀攸的警告,二来,也是为处理‘颍川党’做准备。如果,只是不动声色的处理‘颍川党’还好,我担心,你老师会控不住,演变成第二‘颍川党’。陛下能容忍一个‘颍川党’,那是情势所迫,可第二个,就是自取死路了。”

    杨修不由得口干舌燥,道:“那,我劝说老师放弃?”

    杨彪听着儿子的话,不由得叹了口气,道:“你啊,还是老老实实的去做学问吧,官场,非你福地。”

    杨修还是不明白,道:“还请父亲指教。”

    杨彪心里无奈,道:“且不说你老师愿不愿意放弃,单说这是宫里的安排,荀攸拒绝不了,你老师同样拒绝不了。就像当初,我拒绝不了做丞相一样。宫里,将我们都拿捏的死死的,没有半点后退余地。”

    杨修心里莫名惊悚,道:“陛下,这么可怕吗?”

    杨彪闻言,不由得笑了一声,道:“不完全是陛下高明,也是我们自食恶果。这是一种……交易,我们有所求,陛下给了,我们就得付出。吏曹尚书,是你老师想要的。”

    杨修到底还是年轻,听到这些,似有明悟,后背又阵阵发冷。

    杨彪看着这个儿子,越发觉得他不适合入仕,心里在想着怎么才能让他打消为官的念头。

    杨修不想再问了,冷静片刻,道:“父亲,这是去哪里?”

    杨彪看了眼帘子外,道:“去见一个人人都不待见的老东西。”

    杨修仔细想了又想,还是想不出能让他父亲称为‘老东西’的人。

    这会儿,荀攸已经到了尚书台。

    尚书台三巨头,荀彧,钟繇,荀攸三人坐在偏庁茶房,或许是荀攸带着微笑,气氛和缓了很多。

    钟繇惯常严肃的脸上,也是微笑着看着荀攸,道:“公达,这是新换的茶,你尝尝?”

    荀攸拿起茶杯,浅尝了一口,而后作如沐春风状,道:“好茶。”

    荀彧不动声色的观察着荀攸,心里在考虑着措辞。

    因为‘曹操屠三城’一事,他与荀攸的关系紧张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不论是他与荀攸的叔侄关系,还是作为丞相,荀彧都不希望与荀攸决裂,但荀攸在诸多问题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