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61 张浩东卖出个大价钱(2 / 2)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政府办公室秘书,都是对本乡本土了如指掌的人。

    哪家和哪家有世仇,哪家和哪家老死不相往来,哪家和哪家又互相联姻多少代,等等等等,张直勤记不住,但秘书们都全部记下,这些都是要汇总之后做成地图的。

    但还是那句话,张老板从来不做违法的生意。

    他是新时代的优秀青年,说卖罐头就是卖罐头,说种地那就是种地。

    目前甩出来的第一个项目,是“沙城食品”在外省的第一个农村供销合作社,组织陈家在糖、蜜饯、罐头、调味品上做文章。

    同时根据陈家当地的湖塘水面规模,也推行大规模水禽养殖,以鹅、鸭为主。

    不过“沙城食品”很多鸭肉制品,其实都是羽绒的副产物,鸭舌、鸭头、鸭肫、鸭脖等等,利润远不如羽绒。

    这还是“沙城食品”没有大规模投资成衣制作,只是将羽绒销售给附近羽绒制品企业的初级利润。

    倘若制作成羽绒制品,利润还能翻几倍。

    丁永不止一次建议张浩南干这买卖,结果张浩南只是做几件鹅绒服给高管还有老婆们发发福利。

    把丁永急得不行。

    这可都是儿子的老婆本!

    张浩南也没说一定不能做,给了要求,那就必须成规模。

    光大桥镇还有本村那点产量,实在是没啥意思。

    就跟“大桥养猪场”的肠衣、猪鬃,猪鬃倒是好说,军工企业几乎就是直接包了,肠衣“大桥食品”都不够用呢,还想外卖?

    什么东西利润再高,你不上量也是白搭。

    所以丁永一直在找拓宽规模的机会,之前两江省扶持“沙城食品”农村供销合作社,就是一个好机会,可工作重心显然还是在稳定上,乱来容易失衡,所以丁永还是忍着。

    现在刚听说张浩东被卖到了雷州,而且价钱不错,老同志当时就来了兴趣,打算亲自前往雷州考察。

    他别的都不感兴趣,就想看看适不适合养鸭、养鹅。

    实际上秘书团跟过去三个人,两个人每天都要电话汇报进度,还有就是初步的研判。

    目前看来,当地的气候还有环境,的的确确适合养鸭,丁老汉对当地的腊鸭烧鹅毫无兴趣,他只想知道每一根鸭毛鹅毛上哪儿去了。

    等宝贝儿子长大之后,念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时候,他就要好好地教育儿子,这每一根白毛,那都是钱啊。

    至于红掌……那是小钱,不如白毛。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