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91 又是送上门的大生意(2 / 3)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觉还行,一放眼全国,就让人挠头。

    不过张浩南本身也没啥格局,更不要说追求了,所以能有大生意最好,没有也无所谓。

    农副产品和一般工业品生产最大的不同,就是人类基本需求的相关产品产出,很少会出现大公司在行业竞争中不进则退的现象。

    农副产品的迭代更新,只有在略微高一点的商业化附加值中,才会有重大影响。

    就像番茄大一点绿一点,也不是不能吃,但小一点好看一点,就能摆上更有档次一点的柜台中。

    反正就算“大桥食品”会倒闭,“沙城食品”也足够张浩南吃到老死。

    而且随着国民收入增长,消费水平提高,他的财富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现在虞龙介绍的这个买卖,如果太麻烦,他也不会做,但要是有人想要辛苦点,那自然是无所谓了。

    他不介意再多个几千万的进账。

    至于说中电国际那位门路广的朋友,他赚得多,张浩南不眼热;他赚得少,张浩南感谢他高风亮节,多的,也就是交个朋友了。

    到住处的时候,沈锦蛮换了一身汉服风的连衣裙,做了点化妆,看上去更像刚死了老公的小乔了。

    奶奶滴,这谁忍得了?

    做自己的曹贼,让曹贼无路可走!

    吃了小笼馒头之后,喂了点鱼和乌龟,张浩南就接到了张浩程的电话,此时已经在大阪住下,在四天王寺附近的大夏鳗鱼饭餐厅。

    这个“大夏”就是蔡大夏的名字,当然蔡大夏之所以叫蔡大夏,是因为他母校是大夏大学,所以一开始他不情愿自己名字出现在倭奴,但说是取自大夏大学之后,他就愿意了。

    大夏鳗鱼饭餐厅,算是张浩南第一个在海外的实体店,一般人要在倭奴投资,其实还挺麻烦的,包括不动产的交易都需要很多流程要走。

    不过蔡大夏的关系还行,反法西斯的老兵有个小型组织,固然在整个倭奴政治舞台就是个屁,但在地方上还凑合。

    “库巴亚西桑”的老丈人,还是倭奴末代子爵之一,之后爵位当然是被炸没了,不过摇身一变,就在地方政坛混了多年议员当当。

    奈何家族不给力,九成九的鬼子华族混得也就那样,所以小林这个老头儿在忙活鳗鱼的时候,他的小舅子带着全家老小就来投奔。

    乡下小舅子羡慕城里姐夫的日子突然变好,做事儿还挺卖力。

    当然见面之后,还是会吹牛逼乡下曾经哪些田被谁谁谁家搞了去,真是可恶,以前他们家可是给咱们家做园丁的……

    但为了姐夫的鳗鱼,马上要进棺材的小舅子还是坚持努力奋斗起来。

    七十岁的老鬼子都这么努力,晚辈们自然也要挣扎一下。

    中年老汉带着年轻的晚辈们搞走私,当然他们也不承认自己是走私,而是驾驶自己的“雪风丸”在茫茫大海捕获了品质绝佳的鳗鱼……

    期间可能遇到了不讲武德但讲道理的中国渔民,驾驶着“苏沙渔9527”号渔船,给“雪风丸”整了点高档黄酒。

    然后就收了点小钱。

    交个朋友。

    反正就冲“雪风丸”这倒霉名字,张浩南就觉得“库巴亚西桑”老婆的娘家人就不像是能发大财的。

    不过这事儿不重要,他们能有偿疏通街头政治家的琐碎小事就行了。

    “先住一晚上,休息好了再做事。”

    “已经出去盯梢了,但有点小问题,目标在弁天町附近活动,旁边就是警察署。”

    “先熟悉一下地形,不急于一个晚上。”

    “行,我先带他们两个出去转转。”

    “记得请外经贸的人吃个饭。”

    “放心,我晓得。”

    在“鳗鱼饭”这个项目上,沙城、崇州市、皋东县的外经贸相关部门都是投入资源的,也有关联企业入了股,毕竟就算不信任经济,也要相信“财神爷”。

    跟着张总混,一天吃九顿。

    张浩程在倭奴用的是罗斯国MTS提供的卫星电话服务,公司是苏联解体后才有的,但“格罗纳斯”却是解体前就有了。

    也算是为数不多加麻大卫星电话业务之外的选择,至于说“铱星”,只能说可以有,但张浩南没有。

    “这么忙啊?”

    沈锦蛮喝着冰奶昔问道。

    “嗐,有个堂兄晚上去外地抓黄鳝,人生地不熟的,我让他先熟悉熟悉环境。”

    “晚上黄鳝很多吗?”

    “这你就不懂了,黄鳝,就是晚上才出来。”

    搂着沈锦蛮招摇过市,张老板内心那是相当的愉悦。

    难得消遣逛街,张浩南就套了一件藏青色的苎麻短袖,随便逛了逛建康路,听了一会儿萨克斯,便没有了别的想法。

    最终还是在外滩看看夜景吹吹风,有一说一,还挺惬意的。

    带着个照相机就是一通乱拍,沈锦蛮拎着裙摆背对明珠塔摆了不知道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