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24 院士为说客(2 / 4)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厨刚好在这儿出差,都是好菜。”

    “看来传言信不得,我收了那五百万,学校里都说要出事儿,来的时候,我也是七上八下的。”

    “嗐,讲不上的,正经生意没那么复杂,我就是喜欢安安心心搞钱,不让我安安心心做生意,那么我才会让大家都别做,干好一件事情可能很难,需要全力以赴通力合作,砸盘……那可太简单了。”

    “……”

    先来一盅鸽子汤,舒舒服服之后,这才边吃边聊,陪桌的不是秘书就是助理,杨院士还带学生,课题组的在读博士也趁机沾了光。

    有几个博士穿的还是军装,一看就不像是能出国访问的那种,张浩南也就打消了挖过来的念头,只是聊了一些跟国际上学术交流的事情。

    因为有在欧洲拓展业务的想法,当然张浩南只说是公司业务需求,却没有说干啥,杨院士就聊到了一些俄斯特拉法还有米什科尔茨的往事,他年轻时候跟这俩地方都有材料研究上学术交流,不过那会儿国际局势比现在可激烈得多。

    这光景的地缘政治可能会复杂一些,但残酷和苦难程度,多少有些小儿科,作为“大乘期”的高手,对“邪魔外道”倒也没有放在眼里,坚定地表示,只要正道同盟的资源管够,培养出更多的年轻高手不是问题。

    总之就是委婉地表示大家都在建康混,张老板也是正道门派弟子,要是有实力的话,抽空去建康理工转转……

    本派的产品威力还是挺大的,各种法器装备讲究的就是一个威力大射程远。

    张浩南感觉这些高手都一个套路,瞅准机会就想化缘。

    虽然只是饭桌上的闲聊,不过看得出来,杨院士对前苏联加盟国都很熟悉,尤其是像别拉罗斯等等国家的学术渠道,几乎可以说是如数家珍。

    这种专业素质,让张浩南想起了魏刚。

    秃头老汉对长三角地区的很多工农业数据,几乎也是张口就来,像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他都能牢记在心,是很了不起并且很强的个人能力。

    “杨老,‘紫金科技’建康理工也有专利费,也不算少,比气象学院那是要强得多吧。”

    “这不是还要跟建康工业分嘛。”

    “……”

    果然,不是一个宗门的,还是有亲疏之别。

    杨院士这是想搞个独门的生意,要是能像两江工业大学一样有两个以上学院的实验室收专利费,那不得爽死?

    其实建康理工对科研转化的要求,并不针对民用,基本都是“核高基”相关,军工成果转化有时候也看脸,比如说自筹经费的一些研究,成果如果军方看不上,那么国防部是不会掏钱赞助的。

    国防相关院校都大同小异,有任务才有钱,没任务就得想辙。

    早年间的所谓“跟踪研究”,其实就是务虚,实操的复现实验都是没办法做的,原因就是没钱。

    吃过“科学寒冬”苦头的院士,有一个算一个,只要不是因为特殊原因上去的院士,在学部委员时期能够扬名立万而不是熬资历的,都对如何搞钱有着十分强烈的执念。

    当然这个搞钱可不是给自己搞,而是给同类研究项目搞钱,当校长或者院长的,可能还要为学校的其它领域筹钱。

    因此这也算是一个院士水分含量的验证标准,如果搞钱都是给自己搞,甚至自己入股某个项目或者不相关公司,那基本水分不小,大概率就是徒子徒孙刷钱刷上去的。

    倘若搞钱搞成了一棵大树,给同类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遮风挡雨,那有时候基层科研狗,其实巴不得此类大佬多给自己搞点钱。

    希望大佬自己搞点钱,缘由就在于大佬自己有钱的话,实验经费会更加灵活,不至于每次为了点小钱就去跟管理办公室犬吠。

    十年后诸多小研究生之间无聊又现实的一个话题,就是有没有跟对“老板”,跟对了顺风顺水,跟错了延迟毕业……甚至毕不了业。

    杨院士带来的几个博士也是手头有项目的,杂七杂八的都有,虽然他是弹道学,但是不卖硬件卖软件也是可以的。

    当然卖弹道学相关的软件肯定不行,这够他枪毙十好几回的,不过他带的博士里面,并非全都是弹道学,也有控制系统方面的,无人潜艇、水下机器人、无人机、高空飞艇等等,总之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多少总有。

    张浩南对别的不感兴趣,但是无人机很有兴趣。

    “杨老,您是说这位学哥是做无人机的?”

    “他研究生是做飞行控制软件的,然后有个两个项目二合一,打击系统和侦查系统要一起弄,就调来建康理工了。原先是建康航空航天的研究生。”

    “不会有什么泄密问题吧?”

    “这个不会有,有条例在,也会审核。怎么?你真有项目?”

    “还真有。”

    倒也不是吹牛,张浩南解释道,“我去年其实承包了一些耕地的,夏粮赚了一点,但也就是以量取胜。想要赚得更多,就得承包更多的耕地。要是多承包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