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41 幺蛾子效应还在继续(2 / 3)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的不多。

    “重化工建康一家独大,钢铁的话,说句难听的,沙城的钢铁厂可能份量还要更重一点。至于说纺织业,广陵能打出名气的,只能是传统工艺品,大头肯定在姑苏、梁溪还有崇州……”

    “汽车零部件呢?”

    朱跃进问张浩南。

    “拿不到多少份额的,液晶面板产业划分好各市的职能,汽车产业联动也是差不多的行情,大概率姑苏建康两头大,剩下的汤汤水水,不好说的。”

    “广陵没办法单独拿出政策来啊。”

    一声感慨,离建康近的麻烦也就在这里,好处当然不必多说,坏处就是同类竞争百分之百被建康硬吃。

    因此广陵本地的高素质人才以及高素质技工,大多都会流向建康或者姑苏梁溪等地,留在本地的,除非是外资或者国企,民企和市属国营,都未必能留下多少。

    这是规律,人的意志想要扭转,有点难度。

    张浩南跟朱跃进也不是认识一天两天,苏润众还是一把手的时候,早就打过交道,感觉上此人就是典型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但是时代变了,液晶面板产业布局,按照省内根据行业发展、龙头企业以及专家顾问的研究,总投入预计五百亿元,一期投资五十亿元软妹币。

    五百亿……今年广陵市的国民生产总值铆足了劲估计也差个几十亿。

    整个大市,包括下属县市在内,今年五百亿国民生产总值是肯定没有的。

    朱跃进要是一点触动都没有,那真是白混了。

    他急,既是为个人仕途,但也是为治下一方水土。

    这种差距一旦拉大,将不会是什么几千万几个亿的概念,而是百分比上的差距拉开。

    也就是建康、姑苏、梁溪这样的城市,会以百分之几的增量拉开差距。

    他怎么可能不急?

    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方水土绝望式地做无效追赶吧?

    所以他必须要做点什么,省内活动是肯定的,能不能通过京城的关系拉一点政策,那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具体到眼门前,还是“招商引资”。

    要留住广陵的劳动人口,留住广陵的年轻人,然后留住资金和产业。

    有一说一,朱跃进对张浩南的性格作风,那是相当的不喜欢,但是对张浩南的能力,那是相当的认可。

    心情复杂,也是正常的。

    今天约张浩南吃饭,说低三下四有点过,但姿态摆的是相当低。

    一般情况下,张浩南不会鸟这种饭局,吃完饭拍拍屁股走人,就是他的常态。

    不过广陵这个地方,是有其特殊性的。

    张浩南的资产发展计划中,广陵也在其中,但是原本筹谋的,就是弄个大新闻出来,类似明星效应,让“合影”变得更有意义,就行了。

    当官的要整个“护官符”,张老板弄个“护钱符”,倒也不算什么。

    朱跃进纠结的事情,不是他要纠结的事情,但这不妨碍自己现在快速地思考,要不要跟朱跃进合作。

    关键就在于朱跃进有没有搏一搏的勇气,如果只是混到省内到头,那没什么好说的,过几年等“老太婆”回国的时候,扔个十亿八亿让她玩生物科技,也就能搏一搏眼球了。

    十年后这种科学界“网红”模式可能烂大街了,但是在这十年内,还是挺有热度和噱头的。

    很多大型诈骗活动,甭管是几十亿还是几百亿甚至上千亿,都是主打前沿科技。

    “张总,您的经营履历很丰富,我想问一下,中小型企业,甚至是微型企业和个体户,如果做好经营环境保障,效益产出上,大概一个什么水平?”

    “嗯?”

    张浩南一愣,他听出来朱跃进的意思了,此人竟然真的打算从基层着手,虽然还在犹豫,但明显是开始考虑了。

    毕竟大规模产业竞争,抢是不可能抢过省内那几个的,条件摆在那里,政策灵活度上,广陵市也有先天制约。

    所以,真想要成绩,只能深挖,对内深挖,把潜力挖出来。

    “朱市长,谈效益产出之前,您首先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你要得罪人,大概会得罪到什么程度,并且又有多少人愿意跟着你一起得罪人。”

    “这个我会想办法。”

    朱跃进跟张浩南一样,也是无意识地转着手中的茶杯。

    不做不错,多做多错,这是事实。

    但他选择的余地不多,外资也好,内资也罢,没道理无脑来广陵的。

    “如果有意见统一的干部团队呢,那要中小型企业创造的产值总量,可能不会太多,但是解决的就业岗位,那是相当可观的。比大企业只会多,不会少,毕竟总量摆在那里。”

    “所以核心问题,还是管理监督问题。”

    放下茶杯,朱跃进琢磨着事情,如果要保障小型企业甚至个体户的经营环境,的确只能运动式的来一下。

    但张浩南说得对,运动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