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72 该省省,该花花(2 / 3)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家和顾问。

    年纪轻的学者其实没啥讲究的地方,但正所谓“润物细无声”,没体会过还好,体会过了,再回老单位被人穿小鞋或者搞办公室斗争,那谁受得了?

    技术骨干年龄最大的四十来岁,按理说是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但能沦落到大桥镇……那多半都是有些不堪回首的糟糕经历。

    顾问岁数大的也奔七了,要的就是安逸,顺便在退休工资之外,再攒点外快,要求不大,配车配房……那是大大地超出了预期。

    于是徐振涛说帮忙介绍一些徒子徒孙过来的时候,之前还要扭扭捏捏,现在爽快得很。

    徐主任抠搜的时候是真的抠搜,但花钱的时候也绝对不含糊,钱也没有说花在刀把上,现在农业开发区的技术储备相当丰厚,且人才库及人才关系的深度也相当了得。

    之前搞“大桥茶叶园”这个平台搭建,七拐八拐的茶业专家都有了联系方式,不仅仅是种植管理这一块,生产和营销以及选种育种国内外同类技术发展等等领域,都有了初步的接触渠道。

    现在徐振涛也是琢磨出来了一些套路,要想把人留住,除了要花钱,还得会花钱。

    而只要人留住了,这花出去的钱,终究还是会回到这里。

    毕竟人在大桥镇,难道钱还能花到十万八千里外?

    钱,还是要花在本地。

    该省省,该花花,大桥赚钱大桥花。

    一个字,稳。

    跟张浩南打过招呼之后,政府的人就是徐振涛去招待,张浩南也就是负责握个手喝个酒,多余废话是没有的。

    吃饭都来不及呢。

    不过吃到一半,徐振涛这才小声问他:“过完年啤酒要上规模了?”

    “几个地方的资金都等不及了,再不动手,会急死人的。”

    张浩南笑了笑,他知道徐振涛过来问,除了徐振涛本人确实也想知道之外,更多的,是给今天来的秘书长帮忙打听一下。

    市政府除了要确认张浩南的态度、决心以及下限,具体到分钱上,也是有想法的。

    吃独食肯定是不太可能,但能扒拉多少,或者跟人合伙扒拉多少,得有数。

    “姑苏、梁溪市区的二代,三天两头来找吕总,你应该有数的啊。至于说澄江的大老板,想要多一个点的股份,问我也是白问,他们应该直接去省里的。”

    “我们这里大概能吃下来多少?”

    “县级市就地分账,做代理。地级市入股。”

    “哪里?”

    “崇州、祥泰、广陵、建康、毗陵、梁溪、姑苏。”

    “润州呢?怎么没有润州?”

    “润州那边没有说得上话的,建康有几个二代已经提前预定了润州的代理。”

    “入娘的……”

    徐振涛很是感慨,也无比羡慕。

    地级市的国资公司经过多轮磋商协商,目前省内算得上大股东,暂时就是沿江的这七个,唯独润州没有。

    朝中没人就是这样的结果。

    至于说省内北部地区的城市,则是另有磋商方案,也参股,但只是意思意思,毕竟确实拿得出来的现金不多,可要说亏了,那倒是不至于。

    因为这里头还有个渠道建设的事情,省内北部城市的白酒厂及各个糖烟酒公司,跟淮西省的白酒企业所在城市,有个渠道建设上的委托资金,规模不小。

    再加上和兄弟单位共同的代理权,论进账,还真不好说哪个多。

    同时还有更上面的省投资公司以及央企粮食集团,目前为了开打,两江省高层在让利和团结工作上,算是做到了现有条件的极致。

    至于说张浩南……嗐,管他呢。

    “那我们沙城呢?也只是等着分钱?没股份?”

    “唯一一个有的县级市。”

    张浩南笑了笑,“放心,这点面子还是有的,省里我早就沟通好了。”

    管理上的事情各地政府并不关心,要忙活的都是啤酒产业之外的活儿,然后就是等着分钱。

    两江省的短期目标就是新年做到六十个亿的营业收入,然后每年至少一倍的增速持续增长,五年达到营收高峰,再维持营收五年。

    用十年时间完成大市场布局。

    为了这第一年的六十个亿,两江省、淮西省内部,各种银行授信外加拨款额度,差不多就是这个数,拿来造航母都绰绰有余。

    不过正常来说是花不了多少钱的,最多就是淮西省在渠道打通和地方税收谈判上会有点难度,两江省省内已经基本上畅通无阻。

    甚至两江省省内一些地级市,已经在洽谈子品牌合作项目,也就是认定了“沙啤”会变得“牛啤”。

    此时此刻的张浩南也不好撂挑子,真要是拍拍屁股走人,魏刚可能真会吊死在省府大楼门口以谢天下。

    徐振涛从张浩南这边得到准信儿之后,也是心中有数,之后跟秘书长碰杯时,就提了一嘴。

    秘书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