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28 溜一圈(2 / 2)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市的不用去管,但是有些航空公司是值得看一看的。

    跟香江有人兜底不同,南朝鲜可没失散多年的亲生父亲来救场,所以中东老铁只要刷了礼物,大概率是当天即时到账,这也是为什么新世纪的第一次熔断记录会撑那么多年都没被打破。

    香江的话,张浩南估摸着怎么地也得一个月左右才会把影响释放出来,但这不妨碍他去割一波。

    个股这种事情,看情况让各地团队做个方案出来,自己看情况用了执行就差不多了。

    会议结束之后,又是一群人献计献策,总之就是个人的才华要表现一下,不然怎么让老板记住自己?

    但张浩南只是让他们继续“战斗”,还是那个标准,只要有发票,全都可以报销。

    在汉城也没逗留多久,“浦项钢铁”就是想建立良好关系,毕竟在沙城,本身就有投资,所以“浦项钢铁”有些“中国通”,还是知道点张浩南在沙城的影响力。

    于是就催着“宋智孝”做导游,什么“景福宫”“汉城塔”,总之就是介绍介绍,奈何“宋智孝”对张浩南的吸引力,还不如陪同的翻译。

    那翻译身材嘿……大!

    最后“宋智孝”也没爬上张浩南的床,没办法,档次太低了。

    从汉城回国之后,在松江又参加了一次“长江农业论坛”的夏季会议,老干部们终于不用吃河豚,健健康康地交流了一下上半年的经验还有教训。

    在外务工人员的维权难度,算是让老干部们知道了为啥“长征路”不好走。

    那是真他妈的不好走啊。

    魏刚退休后的业绩比较好,同时因为在东北地区的坑蒙拐骗行为,所以还拉了不少东北退休老干部入伙儿。

    在“三下乡”问题上,东北的老干部也是有想法,在“长江农业论坛”上,也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同时就是希望能不能支支招,或者说就是搞点钱过去下乡。

    “科学技术下乡呢,其实在整个东北地区,那都不算个事儿。早些年就见识过大机器大农场的。但是文化教育下乡,还有医疗卫生下乡,是值得说道说道的。这里头呢,文化教育下乡根据我的经验来看,兴许还能整点钱,可我也没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就是想取取经。”

    黑水省退休的老干部曾经是个县长,他的见闻听上去过时,其实并不过时。

    在城市化率相当高的地区,其实仍然有相当部分的农村人口,以黑水省为例,仍旧是千万量级。

    所以工作份量仍然不小,老干部发言的时候斟酌再三,那也的确是有顾虑。

    “老魏前头下乡我是一块儿的,路啊院房啊林场啊啥的,都见过。总体来说地广人稀,基础建设成本因为气候呢,也确实高一点。从算经济账来讲,人都搬出去,去城里,那肯定是不错的。可老魏也说了,农村的事情,不能算经济账,我寻思也对,人要是都走了,那地没人守了,那不跟老毛子一样了么。但老魏也没辙,毕竟他也不是东北人,情况不熟悉,两眼一抹黑,划不出个道儿来,他就说来这儿大家伙儿一起合计合计,看看有没有什么出路……”

    会议厅是酒店的,酒店原先是沙城驻沪办,后来“长江农业论坛”把这地方全部收了,改造成了写字楼加宾馆,也是方便各地老干部碰个头。

    这光景都是乌烟瘴气,几十个老烟枪,那威力相当惊人。

    服务员差点儿出不来,总算排气一开,才又恢复一片清明。

    会议讨论的重点,就是从东北农村的教育文化下乡入手,然后拓展到别的中西部地区。

    像井冈山周围几个县,也有这样的难题;大别山山区也是如此。

    人要留住,真要是农村没了人,这绝对不是好事。

    但怎么留住,并且还要在“城镇化”口号中机智地留住,这就很费脑筋,大家都是官场老油条,糊弄上差都是小意思,怎么把事情办漂亮还不留尾巴,这才是难处。

    所以,讨论许久,话头就扔给了张浩南,想听听他的想法。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