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91 陈正的“鬼门关”(2 / 3)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作,也不过是探一探省里的态度,如果说持不偏不帮的立场,那么张浩南的馊主意……也不是不可以干。

    就是将来还要继续在柯城干的可能性,大概是不大了。

    曹操借督粮官的“人头”一用嘛。

    只不过现在不用杀头,在组织上,也不是什么过错,离开柯城,大概率还是高升。

    这事儿必须要预料到一年以后的状况,因为陈正的的确确打算为柯城留下点儿什么。

    有了港区,就能通过“沙食系”的运力、渠道,打开太湖北部地区的市场。

    哪怕卖石头、黄沙、毛竹,也能大大促进柯城的经济发展,受惠区域是很广大的。

    再加上“沙食系”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极大,陈正去年做完考察之后,是打算在周边三县推广“三黄鸡”养殖,同时开办竹笋、板栗、香榧等等食品加工厂。

    “沙食系”在港区是有食品公司项目的,到时候港区就是集散中心,交通困难就控制在了大市范围内,各县设置好分中心,或者就是委托给“沙洲物流”,那么对农村一线劳动力的赚钱难度,就大大降低。

    只可惜,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

    有些事情,不做事的时候不觉得,等开始做了,那真是困难重重。

    不过在陈正前往余杭汇报工作的时候,还在嘉禾市到处找粽子吃的张浩南,接到了魏刚的电话。

    “余杭的原材料价格,情况不对啊。”

    秃头老汉其实刚做完交流会,他这个月要跑江右,就是考察柑橘类的种植基地项目筹备进度。

    之前刘谌做了一回“青天大老爷”,最后掏了一笔钱,免得自己再用辣椒汁漱口,而且他是真的不想喝“四特酒”了。

    魏刚这次过去,就是跑一跑基层农村,尤其是革命老区,看看能不能也落实一下。

    革命老区搞水果种植难度不在种,而在乡土关系的处理,此时江右省的基层,为了一口气,两个村的械斗,能轻松升级到跨地级市的大姓冲突。

    当然要摆平这种事情,对魏刚来说,也不算什么太大的问题,有些多年不回这里的老革命,都欠他的人情,必要时候,让他们回乡修一条出山的路,不需要特别好,能走二八大杠和摩托车就行。

    剩下的,革命老区的老百姓吃苦耐受度,可以说是无上限。

    一辆二八大杠,拉三百斤货不成问题,对个体户承包户来说,前期吃辛苦饭足够了;摩托车加板车,几百斤到一千斤的货,也够了;手扶拖拉机就是上吨级的运力。

    这些货,只需要集中到县城或者大型乡镇即可。

    不过怎么设置集散中心或者说批发市场,他这种老干部就地来考察,效果是最好的,远比“沙食系”的正常市场调研要省钱。

    而且秃头老汉不收钱,老头儿觉悟挺高。

    这次他离开虔州,原本是要去洪都看一看码头建设的,结果听“长江农业论坛”的余杭朋友说了一些事情,便直接坐中巴车去了余杭。

    跟别的退休老头儿不一样,他现在喜欢上网,并且在他强烈要求下,“长江农业论坛”的官网也正式上线,他每天就是看看“长江农业论坛”上的资料帖子,然后跟老朋友聊一些问题。

    这次聊到的,就是了两浙省的“南线运河工程”,原材料的波动,会影响到整个大项目,所以才会让他特意走一遭余杭。

    到了之后,就走访了几十个大小市场,甚至街头巷尾的“担沙工”,尤其是那种城区自建房的弄堂里面,他也找人发支烟聊一聊。

    以家里装修或者加高楼层的名义,问了一圈桥头街巷,最后确定很多货都在普涨,这一波行情合理又不合理,但不归他管。

    他没啥意见,所以打个电话问问张浩南,毕竟他也知道张浩南在两浙省嘉禾市。

    “不对也跟我们没啥关系。”

    “噢?那看来确实有问题啊,这里面。”

    秃头老汉眉头微皱,烧了一支烟之后,严肃道,“你不要忘了,整个大工程是个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江北地区的水运网,将来有很大的概率,要融入到‘南水北调’工程中去,至少,做个补充是肯定的。‘南线工程’的波动,会牵连外省行情,不容小视。”

    “放心吧,柯城的陈市长,已经去了余杭,你要是有空,就跟他聊聊天。”

    “你没做啥吧?”

    “我能做啥?帮忙想想点子啊。”

    张浩南没有隐瞒自己的恶趣味,他把自己出的馊主意跟魏刚说了之后,魏刚顿时脸都绿了。

    这宗桑(畜生)是真的不愿意当哪怕一天人啊!

    “陈正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废话,想要发财,柯城要是不敢跟余杭碰一碰,你凭什么发财?就因为你穷?”

    有没有张浩南出馊主意,陈正都要面临这个问题,要么柯城老老实实伏低做小,等到余杭发达了,再转移产业发展过来;要么就是现在就拼一把。

    你领头当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