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07 虞总的不同形态(2 / 4)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

    现在供应商也愿意跟“紫金科技”混,虽然质检会常驻生产线,在生产管控上也有插手,但要求严的同时,给的利润也高,这一点也是供应商老老实实听话的缘故。

    “紫金科技”的霸道并不在强买强卖上,而是标准严苛、管理偏执,但只要达标,那就很好说话了,很多额外的小利润点,也有百八十万。

    这些小利润点,基本上就是“紫金科技”对供应商的小奖励,偶尔还会附赠一些供应商管理层的出国游,价值也是几万十几万不等,因此供应商的中层高层,跟“紫金科技”的关系都不错。

    而这个不错的关系,有时候也挺恶心的,如果说“紫金科技”今天要挖人,明天可能被挖的人,已经在“紫金科技”上岗熟悉工作环境了。

    这事儿就是双刃剑,合则两利、相安无事,闹掰的话,谁也别怪谁下手狠。

    又打又骂的虞小龙扬长而去,让这个所谓的“电动自行车发展论坛”还没开始发展,就直接暴毙。

    而发起人……

    虞小龙没打算放过他,怎么地也要判他个一年半载才行。

    直接毁了对方走仕途的可能性。

    走出会议厅的同时,虞小龙边走边问:“那小子哪个学校的?”

    “京城大学毕业的,在中关村做科技产业发展咨询业务。”

    “他马勒戈壁的,手机。”

    秘书赶紧摸出一只手机递给虞小龙,同时将大衣给虞小龙披上。

    “喂?奶奶,是我啊……”

    在虞小龙打电话的时候,副总首席助理则是拎着公文包返回了会议厅,找到了参加今天论坛会议的京城城建部门的官僚,然后从公文包中,拿出了一份文件袋,上面印着“沙食集团”的字样。

    “蒋局长您好,我是‘紫金科技’总部副总办公室技术助理,这是‘紫金科技’在两江省提交的关于电动自行车生产、管理及其它问题的若干建议。附件是目前两江省、松江市共同采取的城市管理、交通管理试行的相关地方法律法规……”

    文件份量不轻,入手就能感觉到。

    蒋局长其实现在有点头大,虞小龙这一通大闹,搞得他有点被动,而且其实也已经得罪了人。

    不是虞小龙得罪人,是他蒋某人得罪了人。

    他妈的,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心中叫苦的蒋局长很是无奈,这事儿估计还得打一阵子糊涂官司,也只能装糊涂了。

    不过“紫金科技”拿过来的文件,那是有说法的。

    去年上半年,整个京城其实也就一万辆两万辆左右的电动自行车,但是下半年,或者说国庆节前后到四季度结束,一口气暴增三万四万还是五六万辆电动自行车,他也说不好。

    京城去年上半年其实查电动自行车查得很严,发生惊天逆转,就在于南郊区的牛区长差点撑死在农村之后没多久。

    副市长刘福州对“沙食系”大开绿灯,几乎就是一夜之间,从街头巷尾的严查拦截,就变成了放宽管理。

    刘福州也开过会,提了京城的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会很快出台,“紫金科技”要在南郊区建立华北甚至是北方总装厂,光凭这一点,这事儿就会尽快先出个章程。

    目前最成熟的地方法律法规,就是两江省,在电动自行车的性质认定上,以最高时速、车重为标准,来划分“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的归属。

    超过了标准,就是机动车,那么该查证查证,该罚款罚款;没超过就是非机动车,就按照非机动车来处理。

    同时,两江省各部门针对电动自行车,还有一些新增的出厂许可要求,比如说车灯,达到一定亮度就必须加透镜。

    再比如以社区或者派出所为便民上牌点,给电动自行车发专用车牌号。

    而且因为“紫金科技”在销售电瓶车的时候,都会随车附赠头盔,两江省相关部门,在要不要随车附赠头盔这件事情上,有所保留,但大体上倾向于支持。

    这种小门槛、小标准看似不起眼,但带给一般厂商的压力并不小。

    不过对合作商来说,这就很舒服,在华北有三家头盔厂纳入了“紫金科技”的供应链体系,每一家头盔厂的效益都增长了三点五倍。

    所以在“紫金科技”推动某些地方法规建设的时候,只要到了当地,这些合作商就是游说公关盟友。

    毕竟这些都是钱,“紫金科技”卖十万辆电动自行车,就意味着至少十万只头盔。

    按照一般的备用件库存标准,起码还有最少一万只头盔的备用,也就意味着,十万辆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就有稳定的十一万只头盔产量需求。

    以“紫金科技”在海岱省的头盔供应商为例,由建康工业大学为技术支持方,在齐州将一家老牌国营厂从濒临破产扭转成了年销售额超千万的“明星企业”,那么当“紫金科技”在齐州做推广时,“明星企业”的助力,很容易就让齐州官方慎之又慎地处理问题,而不是无脑“一刀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