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42 文体多开花(2 / 4)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本今天也要过来的,但因为自己也姓蔡,怕引起张老板的联想,于是就没来。

    合作的意愿那是绝对强烈,王大连专门给传了话,大概意思就一个,那就是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明星运动员,乒羽中心那是要多少有多少。

    活儿整挺好,张老板一高兴,就给今天的客人们都发了会员卡,“沙食系”的消费场所都可以用,算得上是顶级VIP。

    “张总,这个滑雪场,能不能……我是说,当然可能我也有点冒昧,不过我也是为了工作,绝对没有私心。就是说,在东北的话……”

    “京城这边设计院给的预算是多少?”

    “两点九亿。”

    “算你三个亿。”

    张浩南竖起三根手指,“三个滑雪场,合资经营还是问我借钱,都可以。借钱的话,走‘大桥农村银行’,我开的。”

    “……”

    “……”

    “……”

    正在吃水果的一干运动员直接愣住了,刘飞本以为对张老板的资产是有概念的,但现在他觉得自己两条腿变成金的……指日可待啊。

    王大连感觉像是在听童话故事,茫然了一会儿,精神略带恍惚说道:“九、九个亿?”

    “什么九个亿?凑整,十个亿。没有财政拨款,找我融资就行,之后拿商业运营收入来还钱,也没什么不能接受吧?高速公路模式嘛。再说了,今年不拨款,明年不拨款,后年也不拨款?”

    张浩南向后一靠,笑着道,“政府赖别人的账,也不可能赖我的账啊。”

    “张总不愧是爱国企业家……”

    “说得好,我爱听,以后往这方面夸我就行,我喜欢这种类型的马屁。”

    “……”

    最后又闲聊了一些国外培训的事情,主要是没有更稳妥的渠道,但这同样难不倒张浩南,冬奥项目上,前苏联的遗产极为丰厚。

    那些顶级教练员、运动员,现在的小日子可过得不咋样,莫兹格方面也没有加大投入的意思,大部分是靠海外收入来维持冬奥项目运转。

    张浩南可以通过招聘这些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然后前往“加麻大”的现代化训练基地进行定期训练。

    正常来说是没钱赚的,但张浩南当初赞助京城名校的“登山队”“帆船俱乐部”,也拿到了一些运动装备的材料研发成果,这就是赞助带来的人情好处。

    因此真正的收益,并不在赞助运动员带来的广告增益上,而是背后国家级的科研关系。

    信任度,这才是收益。

    一般一个牛逼一点的材料实验室,想要游说实验室负责人成功,是需要很多成本的,不仅仅是钱上的事情,还有经济收益之外的东西。

    有些实验室负责人不仅仅是科研水平高,很可能还有野心想要成为“学霸”或者“学阀”,这就是仕途性质的东西,那就更需要建立信任度。

    此时的“学霸”,可跟二十年后的互联网释义不同,“霸”是霸道的霸,霸占的霸。

    除此之外,运动员日常、训练、竞赛时的着装,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营销,就算只是印个“SF“字母,颜色只要正常点,不会被人认为是顺丰。

    不过跟王大连没必要扯背后的利益交换,当然也没那么阴暗,说是互惠互利更加贴切一些。

    “王局,说起来我有个阿美利加的商业伙伴,想将‘摔角’引入中国,在赛事筹办上,我希望体总能给点指导性意见。”

    国内的体育赛事开发此时还比较原始,即便是足球联赛,其实本质跟足球运动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它只是个平台或者入场券或者招牌。

    比较类同的就是股市,完全不具备中国经济晴雨表的功能,甚至连反映金融活动都不一定准确,更像是大型一点的濠镜澳知名企业。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不好的,恰恰相反,除了球迷吃亏,大家其实都有幸福的未来,而且因为进了“世界杯”的缘故,球迷宽容度其实可以无限延长,时间跨度可以达成爷孙三代那么久。

    对足球运动的发展可能是没起到太大的作用,但对整体的体育事业发展,是有贡献的,主要还是经济上的效益相对来说较高。

    因此这个账,如果搅合在一起,那是没法算的,一笔账一笔账的来算,那还能谈功和过。

    张浩南对足球运动事业毫无兴趣,但这不妨碍他拿点体育运动的商业开发权,在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当下,做好独门生意本身就有点“特许经营权”之上的感觉,剩下的就看资方的开发能力。

    “特鲁姆普集团”是很想做成这一单生意的,张浩南也打算加强一下联系,期间更是有“希尔顿集团”在北美放出风声,打算进军中国的酒店附加产业。

    其中就有“嘉年华”性质的“室内赛事”包装运营,“特鲁姆普集团”引入“摔角”,刚巧就契合了“希尔顿集团”的业务发展。

    借着大会闭幕,张浩南先跟王大连提一嘴,之后再“先上车后补票”,也不怕没人知道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