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五章 回赠(1 / 3)  全能大画家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先生摇摇头说不然。

    过去伶行的规矩,戏台最不值钱的角儿就是这种翻跟头的,一般都是初入行的小武生新上台,资历浅,也开不了口,所以就从翻跟头干起,和观众混个脸熟。

    翻的花团锦簇,热火朝天,却没啥嚼劲,在戏台上,只是噼里啪啦演个热闹而已。

    想看武术,可以去京城大栅栏,想看杂耍,不如去沧洲吴桥。

    多的是人玩花拳绣腿,干额头顶碗,胸口碎大石的活计,省着点花几枚铜钱就能能看一整天。

    先生从荷包里摸出两块银元,轻轻一磕,发出了一声轻鸣,放在了面前的桌子上。

    “那十六个跟头,这份卖力气的辛苦,倒是值这样的两块大洋,却也仅此苦劳而已,想要赢得好声满堂,且有得熬着呢。”

    那时曹轩对戏园里的门门道道无甚了解。

    却也被老师的勾起了兴致。

    梨园和书画一样,也是那收入贫富差距大的匪夷所思的行业。

    他在报上依稀看到过类似的描述,老师那两块大洋的比喻,还是往多了说的。

    这种翻跟头的小武生熬到能出名开腔唱戏前。

    往往一个月只能拿半块大洋,多的也不过是一块大洋的薪水,比最末等拉琴的琴师都不如。

    就这,还要谢谢那些梨园里的那些台柱子们。

    因为这一块、半块的大洋的活,是人家前辈赏给你吃饭的,不是你挣来的,要靠你卖门票,班子里大家就全都喝西北风,给饿死了。

    而一代宗师梅兰芳梅老板,早在二十年前的时候,戏班就给他开过2000块大洋的天价薪水。

    注意。

    是2000块银大洋每个月,而不是每年。

    梅老板甚至一度在报纸上博得了一个“梅半城”的称呼。

    这次南方画派开纪念展,请恰好在沪上演出的桐馨社来表演,

    一次演出,仅戏班出场费,不算打赏,南方书画协会就是上千块大洋泼水似的撒了出去,还是人家杨小楼给面子,才愿意来演。

    名角儿和普通戏子的待遇差距,如同天堑云泥之别。

    “就算翻跟头没什么门道好了。可他杨小楼不过晃悠几步路,脸不红,气不喘,汗都没出,就能拿普通小孩儿几百倍的收入。他那几步路,真有别人翻的跟头,几百倍那么好?”

    年轻的曹轩斜着眼看着戏台上的人影交错,语气中依旧有些揶揄。

    啪!

    “什么叫他杨小楼!没教养,叫杨老板,杨先生。”

    他又被先生毫不客气的用折扇敲了一下额头。

    “怎么不服?就许这满座的高朋,不少卖一幅画,写一幅字,是潘家园琉璃厂那边卖书画,替人写信,代笔写对联的落魄书生的润笔费几十倍,上百倍,就不允许人家从小辛辛苦苦练嗓子,踏踏实实唱戏,唱出名堂,熬出头来,挣大钱?”

    先生依旧笑眯眯的看着曹轩,只是老人的语气中,同样有些揶揄讽刺的意味。

    “小轩,这个道理不太对吧,为师怎么不知道,何时你长了一双狗眼睛啦。”

    “呃……不一样的。”

    曹轩神色依旧有些倨傲。

    他大概知道说出来,又少不了头上挨扇子敲,这才强行把已经到了嗓子边的“一个是清贵文人,一个是卖唱戏子”的论调憋回了肚子里。

    “有什么不一样,你看戏时心沉不下去,所以你看不明白杨老板的好。”

    先生两根手指点在茶桌上,像是比画出了一个小人走路的样子。

    “杨小楼所扮演的楚霸王,从屏风背后绕出来,绕到台前正中,是两丈三尺三寸的距离。左脚迈出曰跬,右脚迈出曰步。以前传统这出戏的唱法,这两丈三尺三的距离,刚好要常人分成八步来走。”

    “杨老板认为项羽是何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杰,走八步步子太小,太密,走不出来西楚霸王的气势,于是就首创了将台步由八步简为六步。步步气度从容,步步虎虎生威,步法凛然,望之便有英雄气概。”

    先生在茶桌上,用双指演示方步,讲解道:“后来,杨老板演了两年,又研究认为。项王毕竟是兵困垓下,战势渐颓,虽豪气不减,但终究不负往日气吞天下的雄风,所以就又加了半步,变为了今日戏台上的六步半。”

    “短短两丈三尺三的距离,台步的一增一减之间,整个角色就入了魂,谁看了不得说这戏演的好,演的活,演的好似那西楚霸王栩栩如当面?不得大声发自肺腑的喝一句彩?”

    学艺在京城,成名在津门,挣钱在沪上。

    这是梨园的行话。

    京城天子脚下,多王候公卿,多达官贵人,也就多戏班子。

    京戏,京戏,自乾隆五十五年徽班进京算起,京城就是天下京剧伶人的根脚和祖地。谭、杨、梅等人,皆是在京城学的艺。

    成名在津门,是因为天津卫的百姓好热闹。

    观众最懂行,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