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2章 皇帝初次使用传国玺(求订阅)(1 / 2)  朕非汉废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玉玺平日里也被称为传国玺,是皇帝亲自使用的印玺,代表着大汉帝国的全部权力。

    大汉从大秦继承了很多东西。

    皇帝、朕、三公九卿……都是大秦的遗留物,严格来说,所以大汉其实就是大秦的另一重影子。

    而这传国玉玺同样也是大秦留给大汉的遗产。

    传国玉玺是大秦丞相李斯奉始皇帝的命令制造出来的,有人说用的是蓝田玉,有人说用的和氏璧……

    至于到底哪一个说法是对的,已经找不到源头了。

    西楚伯王放的那一把大火,早已经将大秦的文牍档案全部都烧了个干干净净。

    此刻,刘贺看着漆盒里的传国玉玺,不禁一阵感叹:大名鼎鼎的传国玉玺,其貌不扬,和后世那些大如砖石的“仿制者”相比,这真正的传国玉玺确实有些不起眼。

    “陛下,请用玺。”霍光看出了天子的发痴,微笑着在旁边轻轻地提醒。

    “嗯。”刘贺点了点头,伸手拿起了传国玉玺。

    温润如汤,细腻如脂,无暇无疵——宛如天成。

    整个传国玉玺方圆不过四寸,顶纽交五龙,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秦篆。

    这几个字,代表着“皇权天授、正统合法“的天命。

    霍光将印泥推到了刘贺面前,刘贺回过神来,先将印改在了印泥之上,然后又盖在了诏书上。

    稍稍用力,“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就盖在了诏书之上,这意味着诏书就生效了。

    这种感觉非常神奇,一块毫无生机的石头,居然能代表天下至高无上的权力,有可能比刘贺这个天子亲自出面还要有说服力。

    认人不认印,确实诡异。

    刘贺有些恋恋不舍地将传国玉玺放回了漆盒之中,盖上了盖子,然后眼睁睁地看着霍光将它放回了原处。

    总有一天,刘贺要把传国玉玺放在宣室殿里的,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

    和以往大汉帝国下发的千千万万份诏书一样,这份诏书经过一些列的程序之后,就下发到了全国各地。

    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些讨论,支持者有,反对者亦有,洋洋洒洒,各抒己见。

    但是往日里声音最响亮的儒林,出乎意料地没有出声。

    不是因为他们赞同,而是因为整个儒林还没有从上一次风波当中缓过神来。

    没有心气再来一次“为民请命”。

    明面上,关于此事的议论很快就过去了,但是私下里却有人在议论。

    而对此事议论得最甚的,不是别人,居然是霍光麾下的党羽。

    这些朝臣,都是在霍光完全把持朝政之后,一步一步被拔擢到朝堂上的,他们没有见过霍光的战战兢兢,反而是见惯了他的跋扈和专横。

    霍光事无巨细不敢说,但是对权力的独享欲望,在大汉历代的权臣当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就算是周勃陈平之流与霍光比起来,都也是远远不及。

    谁能不可能想到,大将军竟然愿意分权,而且还是把一部分朝堂的权力分给天子。

    经过几天的议论之后,霍党们回过神来了,他们看得更清楚了一些,大将军不是在分权,而是在还政,还政于天子——哪怕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而他们对大将军几日之前的敲打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此刻的大汉朝堂上,是大将军与天子在分享权力:要尊重新登基的天子,但是要更尊重大将军。

    ……

    当长安的朝臣和百姓们,还没有从“天子开府建牙”的诏书中回过神来的时候,一道更能让人们津津乐道的几份诏书从未央宫里传了出来。

    因为这几份诏书涉及到朝堂上好几个重要朝臣的任免。

    已故丞相杨敞加谥号敬,被为安平敬候,封邑增加五百户,而安平侯的爵位由杨敞的长子杨忠接替,次子杨恽则被征为天子郎官。

    太常任宫升任丞相,少府乐成升任太常,光禄大夫丙吉升任少府……

    御史大夫蔡义封阳平侯。

    这道诏令下发之后,除了招致人们的议论外,还在长安城引发几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杨家很快就居家搬出了丞相府,长子杨忠亲自护送杨敞的灵柩前往故里弘农郡华阴县安葬。

    蔡义大病了一场,接连几天都没有从病榻上爬起来,直到天子派出太医诊治,而且还下诏安抚,这个比故丞相杨敞小不了几岁的老人才渐渐从病重痊愈——但也再难恢复往日的矍铄了。

    大司农田延年在某日散朝的时候,与新晋的太常乐成在未央宫前,因为马车碰撞发生了口角,最终大打出手,在一众朝臣的牵扯之下才分开。

    据在场的好事之徒声称,身材瘦小的田延年放下了狠话,定要让乐成知晓自己的厉害——没有人因此丧命,刘贺的内心颇为失望。

    这些三公九卿是朝堂上响当当的人物,所以才被百姓们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