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3章 革尚书署,行六部制,先掌玉玺,后夺虎符!(求订阅)(1 / 4)  朕非汉废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刘贺就接着往下讲了下去。

    “众位爱卿,朕先想问问你们,朕亲政之后,除了改元之外,这头一件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这两句话中意有所指,在场的众人立刻就明白天子想要问什么,但是他们却都有一些犹豫,不愿意说出来,似乎有顾虑。

    最终,还是坐榻被排在靠后位置的魏相站了出来,行礼说道:“陛下亲政之后,最重要的事情自然就是要将朝政真正地掌握在手中。”

    这是一句废话,也是一句实话。

    亲政的过场已经走完,那么如何将大汉帝国的朝权握在手里,却还要废一番周章和功夫。

    不用一些手段,亲政之事说不定会徒有其表——天下大事到头来仍然有可能决于霍氏。

    “魏卿对此事有何高见?”刘贺问道。

    “陛下先要将这尚书署控制住。”

    魏相斩钉截铁地往下说去。

    “如果尚书署仍由霍光领事,那么群臣章奏自然仍由他来处置,朝政也还需要经过霍光之手,这自然是极为不妥。”

    “魏卿,你的意思是让朕撤掉大将军那领尚书事的职务吗?”刘贺问道。

    “正是!”

    魏相说出的这两个字引来了其他人的侧目。

    张安世和刘德都没有说话,但是他们眼中的轻视却遮掩不住的。

    撤掉霍光的领尚书事,这谈何容易。

    哪怕现在天子已经亲政,而且又获得朝堂上大多数朝臣的支持,但是对霍光本人直接“下手”,仍然需要勇气。

    “启奏陛下,微臣并不同意魏公的说法,现在贸然撤掉大将军的领尚书事一职,未免太急了一些,要缓缓图之。”张安世站出来否定了魏相的提议。

    温室殿里的人并不多,刘贺看到张魏二人的表情都有一些激动,不免觉得有趣。

    这张安世不是最想要快些铲除霍党的人吗?

    为何今日却提出来要“图缓”了

    刘贺点了点头,示意张安世往下说。

    那日在温室殿里,敢把自己的名字留在血书诏上的朝臣,都是值得刘贺信任的。

    尤其是经过这十几天的考验,刘贺更能看出他们对自己的忠诚。

    然而忠诚是忠诚,他们的性情是不一样的。

    丙吉老成持重,张安世谨小慎微,刘德性情刚毅……

    各有各的优点,但是,这些优点有可能也是缺点。

    张安世得到天子的许可之后,就将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在十几日之前,陛下曾经说过一次,如今大将军的手中仍然在汉军当中有极高的威望,所以还不到将其彻底拔出的时候,更不能让其铤而走险。”

    “所以陛下才会亲临大将军府,用皇后提前入宫和丹书铁券之事,换得大将军暂时打消顾虑,而不影响汉军的征北大事。”

    “如今,大将军在军中的威信没有半分的削弱,大军的捷报更是随时都可能传回。”

    “现在贸然解除大将军领尚书事的职务,说不定会让大将军铤而走险,陛下的谋划岂不是会付诸东流?”

    张安世说得头头是道,在这三言两语之间,就把天子的谋划说得清清楚楚了。

    “世人都说张公为人谨慎,今日这番高论确实是让下官佩服,但是张公可曾想过一件事情,如果不能将霍光从尚书署里抬出去,那陛下能算得上亲政吗?”

    魏相的品秩和张安世相当,但是今日的官职只不过是御史中丞,地位远远不如前者。

    更不说张安世还有一个要进宫当婕妤的妹妹,也是魏相不能比的。

    但是魏相这几句话看似在褒扬张安世,实际上却满是讥讽的意味,让张安世有一些不悦。

    张安世倒是有枢机朝臣的风范,他没有计较这点冒犯,而且面不改色地说道:“只要陛下多去尚书署坐阵,那么霍光就只能辅政,不能独断。”

    “张公岂不是要让陛下去盯着这霍光?陛下雄才大略,怎可以为了一个区区霍光滞留尚书署?”

    ……

    就这样,这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

    开始,他们还能就事论事,但是越来越激动,言语中对对方的讥讽之意也是越来越明显。

    最后,二人竟然都有一些坐不住了,纷纷离开座榻,似乎真的想要和对方立刻较量出一个高下。

    旁人倒是有劝阻的意思,但是却没有插上嘴的机会。

    与此同时,刘贺看着也觉得有些新奇,所以迟迟没有出言劝阻。

    他们二人争论的焦点看起来只是“急”和“缓”的区别,但是实际上还隐藏着一层看不见的“私心”。

    张安世自以为成为天子肱股的时间更早,本就有一些傲气,而这“后起”的魏相对他丝毫没有敬意,他自然有一些不满。

    所以,张、魏二人的争论是新旧两派的争论。

    而实际上,刘贺这一边的“帝党”何止是两派,其实有三派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