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9章 韩信玄孙,剑指狼居胥,逼近单于庭!(求订阅)(1 / 4)  朕非汉废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元凤七年十月三十,乌员附近一处背风的山坳内,军帐鳞立,鼓角争鸣。

    乌元位于弓庐水上游,距离狼居胥山已经大约百里,距离几十年前的单于庭也不过二百里。

    几十年前,能率兵抵达此处,封侯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在霍卫之后,单于庭数次北迁,所以此地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前将军韩增所率领的三万汉军已经在此驻扎十余天了。

    到了这个季节,漠北虽然还没下雪,但是却比长安要冷许多,已经到了滴水成冰、天寒地坼的地步了。

    这几日其实还算好,虽然是阴天,但是还不算太冷。

    十五日之前,韩增率部来到乌员的路途上,迎面遭遇了一场寒潮。

    当日,方圆数百里之内,气温骤降:三四日的时间里,就冻伤数百骑士,冻毙上百战马。

    在漠北的茫茫戈壁、沙漠和草原上,汉军要提防的敌人可不只是匈奴人,还有这变化多端的天气。

    而且,后者更为可怕。

    在这无遮无拦的戈壁和草原上,寒流和大风肆虐的时候,人畜根本就无处可躲。

    只有久居此处的匈奴人和经验丰富的边郡老卒,才有可能找到避风的山谷和山坳。

    现在还好,十月还没有结束,虽然已经很冷了,但是只要供给足够,咬一咬牙还能扛得过去。

    从十月初六出塞至今,一共过去了二十四天,韩增率兵出塞一千三百里,才抵达了乌员。

    乌员,这个地名来自于匈奴语。

    韩增并不知道它真正的含义,或者说住在这里的匈奴人恐怕也说不清楚这个词到底代表什么。

    那些充当向导的边郡斥候告诉韩增,乌员可能是指这座马蹄形的山坳,也可能指一种草原上黄色的小花。

    不管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率领这支军队的韩增都没有心思去琢磨了。

    原因很简单,出塞二十几天,这几万人竟然没有碰到任何一支像样的匈奴队伍。

    ……

    此刻,韩增正在中军大帐里来回踱步。

    中军大帐虽然还算宽敞,但是陈设却极非常简单。

    靠里的位置,是一张简陋的睡榻、挂在悬架上的甲胄、长枪和环首刀等物。

    靠外的位置,是十几张坐榻和几案,案上只有一些常用的笔墨纸砚。

    而在大帐中间的位置,则悬挂着一幅三尺见方的帛制舆图。

    上面标着大汉北部边郡各城池的位置、漠南漠北重要的山川、河流、湖泊的走势和匈奴人经常放牧停留的地点。

    在这张舆图上,有几个标记最为显眼:受降城、胭脂山、狼居胥山、单于庭等都能在上面找到相应的位置。

    韩增手中拿着一个胡饼,面色凝重地走到了这幅舆图前。

    他皱着眉头,一边食饼一边看着这幅上了年头的舆图,似乎想要从中找到匈奴人的踪迹。

    但是,直到手中那个又干又硬的饼都被他吃完了,他仍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头绪。

    这幅舆图去年重新修订过,很多沙丘、绿洲、河流和草场的位置重新标注过,所以绝对不会出错的。

    但是,在漠北行军打仗,光有舆图是不够的。

    在这茫茫的荒漠草原上,想要寻找到匈奴人,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不只要有准确的舆图。

    还要有经验丰富的斥候,要有将帅敏锐果断的嗅觉,还要有上天赐予的一点点运气。

    显然这一次出征,韩增缺了些运气。

    出塞一千多里,毫无所获。

    这三万人路过的地方异常安静和干净,那些散发着羊膻味的匈奴人似乎一夜之间全消失了。

    韩增每次到了屯兵的地方,都会立刻向四周派出大量的斥候,搜寻匈奴人的踪迹,可是至今仍然一无所获。

    就拿乌员来说,这附近有水源,有避风的山坳,有几处适合放牧过冬的草场,是匈奴人过冬的好去处。

    韩增听那些常年在边郡打熬的斥候们说,往年到了这个时间,这附近的几片操场简直是牛羊满山。

    但是,韩增所部在这里已经停留了整整十余天。

    在这十余天的时间里,他每日都要向四面八方派出数百名斥候,可是没有一个带回来大股匈奴人的消息。

    而从蛛丝马迹看来,大约在一个月之前,也就是几路大军从长安城拔营的时候,这里的匈奴人就已经离开了。

    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匈奴人以游牧为生,其中要面对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过冬的问题。

    每年的十月和十一月,随着漠北的气温开始降低,为了躲避随时可能到来的寒潮,匈奴人会开始向南迁徙。

    他们会趁机劫掠侵袭大汉的边郡,而汉军也会抓住匈奴人南下的机会伺机发起进攻。

    所以,大汉用兵的时间往往都定在秋末冬初。

    这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互有胜负,就看谁能给对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