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2章 孔家人算老几?!挡朕的路,(1 / 2)  朕非汉废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刘贺听完之后,脸色一愣,险些笑出声来——不是高兴的笑,而是自嘲的笑,他笑自己愚蠢和大意。

    自己竟然将这些难缠的人忘掉了。

    绕了这么一大圈,终究还是绕回到了曲阜的孔府前。

    刘贺既然要抢夺儒经的解经权,那是绕不开孔氏的。

    “王傅,你不如一开始就先说这三个字,朕也就不用记那么多人名了,简直空欢喜一场。”刘贺刻薄地摇头说道。

    “老夫老啦,只不过是想多教一些东西给陛下,陛下恕罪。”王式毫不在意地说道。

    “那再有劳王傅解释一番,和朕说说如今的孔家是一个什么情形吧。”刘贺无奈地说道。

    这一次,王式没有托大了,而是干脆利落地说了两个人的名字。

    刘贺听罢,只觉得一阵头痛,这两个姓孔的人,是一个比一个不好对付啊。

    在来到大汉之前,刘贺就知道孔家在大汉拥有超然的地位。

    或者说,正是从大汉开始,孔家才一日尊崇过一日,而这种尊崇往后整整持续了两千年。

    昔日,太史公写《史记》的时候,将人物的传记分为了本纪、世家、列传三种。

    本纪记帝王之事,世家记诸侯之事,列传记名臣名人之事。

    从世俗的身份来说,孔子最高也只是当过鲁国的大司寇,仍然只是人臣。

    但是,太史公却认为“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所以孔氏比寻常的诸侯更显赫。

    所以,在《史记》当中,就有了《孔子世家》,而非《孔子列传》。

    之后的两千年里,诸侯帝王之家起起伏伏,惟有孔家延续两千余年不倒,再次证明太史公的真知灼见。

    当然,孔家不倒不仅因为才学高,也因为有些孔姓子嗣太会见风使舵,太会写降表。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在今日的大汉,孔家还没有出现过这种不肖子孙。

    此时的孔家在地位上还没有达到顶峰,但是对经学和儒术的影响却又正处于最强的时候。

    毕竟,距离孔子那个时代还不远,孔家因为其特殊的地位,在解读经意上有天然的优势。

    况且,和后世孔家的“徒有其表”不同,现在的孔家在读经这件事情上,可是出了不少有真才实学的大儒啊。

    而王式提到的这两个人正是大儒中那最大的两个——孔安国和孔霸!

    孔安国是孔子的十世孙,孔霸是孔子的十二世孙,但是二人并非祖孙关系,而是叔祖和侄孙的关系。

    孔霸的爷爷孔武是孔安国的兄长。

    今年,孔安国已经八十多岁了,而孔霸才五十有五——正是壮年时。

    在原来的时间线上,是由孝宣皇帝给孔家封的关内侯——褒成君。

    第一个褒成君正是孔霸,当时,孔安国已经作古了。

    但是去年年底,刘贺直接就将孔家封成了列侯——褒成侯,因为孔安国还在,第一任褒成侯就落到了孔安国的头上。

    刘贺记得非常清楚,在原来的历史时间线上,孔安国应该是在去年死的吧?!

    “王傅,这褒成侯今年是何年纪了?”刘贺带着一丝侥幸问道。

    “算下来,今年已经八十二三岁了吧。”王式掐指算道。

    在儒经解读这件事情上,活得久就是最大的本钱——同辈死绝了,后辈不敢得罪,地位就超然了。

    就像后世许多有矛盾的大儒,后死者到先死者的灵堂上起舞,死者也是无可奈何啊。

    “褒成侯这么老了,会不会已经……”刘贺犹豫了片刻才说道,“会不会已经死了?”

    王式皱了皱眉,他看到了天子脸上的期待,误以为后者是在咒孔安国早薨,不禁摇头。

    天子此问,未免太孟浪阴毒了一些吧。

    “褒成侯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了,身体也一直不好,许久没有离开过曲阜了,但微臣并没有收到丧讯。”王式回道。

    就算不谈孔安国在儒林中的地位,他此时已经是天子所封的褒成侯了,如果薨了,是要立刻上奏朝廷的。

    “王傅,有没有可能褒成侯已经薨了,只不过路途遥远,丧讯还没有传来而已?”刘贺仍然期待地问道。

    “陛下!咒人暴死不似仁君!”忍无可忍的王式出言向天子进谏。

    刘贺也意识到自己的嘴脸有些可恶,连忙干咳两声,恢复了天子的威严。

    “朕只是担心褒成侯的身体罢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嘛。”刘贺找了一个理由,半真半假地搪塞了过去。

    “那倒是老臣妄揣圣意了,陛下莫要担心,老夫不久前刚刚收到孔霸的来信……也提及了褒成侯的身体。”

    “去年先帝大行之后,褒成侯确实也病倒了,而且一度危重,粥水难下,原本已经危在旦夕。”

    “没想到后来连喝了几日的清茶,竟然有好转,信中说褒成侯年前就能下地了。”

    “陛下,这喝茶的法子是您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