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7章 朕出十亿钱建殖民公司,何人要一起入股发财?(1 / 3)  朕非汉废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就这样,刘贺依靠皇权、民心和新军这三件利器,将世家大族彻底压服了下去。

    在驿站和亭卒快马加鞭之下,刘贺在大朝议上的变法决心,再次以诏令的形式下发到了大汉各郡国。

    《长安月报》更是抓住了机会,连篇累牍,一连登载了数百篇关于新政的记事文。

    原来的《长安月报》是一月两期,现在则是一月六期。每期的《长安月报》一印出来,也会由亭卒快马送到关东各郡国。

    三五天之内,纵使是远离长安的广陵国和交趾郡,也能读到这新鲜出炉的《长安月饼》。

    如今,长安城里已经有了一个相对固定的群体,专门靠给《长安月报》写记事文为生。

    这个群体中既有热衷新政的微末官吏,也有想当君子儒的儒生,甚至还有识字不多的贩夫走卒。

    不管是何人,一个字值两钱,一个月写个两三篇的记事文,赚到的钱就足够养家糊口了。

    登载出来的记事文依旧通俗易懂,紧跟时事,绝不会有半分的佶屈聱牙。

    那一篇篇的记事文读下来,既能打发时间,又能了解朝堂局势:

    《昌邑郎队率惊眉其人》《咸亨酒肆诞生始末》《庶民的胜利》《土地兼并不可取》……

    《不管是循吏还是酷吏,实心任事就是好官吏》《变法好,变法好,百姓能吃饱》《平陵县新风》……

    《大汉好男儿何处去,自然投军去》《科举之风》……

    在这些记事文的大事宣扬之下,革故鼎新的变法之风,终于从未央宫席吹了出来,席卷天下,成为了大汉新风尚。

    这就是刘贺的高明之处。

    在新政推行之前,声势先不要太大,因为风吹得再大,也可能得不到百姓的理解。

    毕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朝堂上的动荡不如果不和百姓的切身利益产生关联,他们是没有心思关切此事的,更别说投身其中了。

    如今的几轮新政下来,寒门庶民都尝到了甜头,再加上这些记事文的宣扬鼓动,新政变法就与庶民百姓挂上了钩。

    一时之间,街头巷尾,人人都在热议此事。

    当一件事情在占人口大多数的阶层中形成风气时,自然而然会在整个社会中形成潮流,进而吸引许多非本阶层的人参与其中。

    开始的时候,只有庶民百姓热衷谈论新政,到了后来,世家大族也开始热衷谈论新政。

    尤其是世家大族中的年轻人,更是以年轻的天子为楷模,终日将“革故鼎新”“富民强汉”“争当君子儒”这些话挂在嘴边。

    而且还不仅是在口头上谈论,这些世家大族的年轻人还亲自投身其中,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对新政的拥护。

    叛离家族,主动投军,前往边郡戍边;因父兄不支持新政,与之彻底决裂,另立门户;更有甚者,继承家业之后,将半数家訾捐出,充做国用……

    大汉上下都沉浸在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风气中。这种生机勃勃的氛围,直追百家争鸣的时代。

    其实,不只是世家大族的年轻人,就是世家大族中那些最老奸巨猾的家主,也开始顺着天子新政的思路寻找可乘之机。

    既然这新政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且反抗只有死路一条,那唯有仔细寻找到生发的机会,才有可能从中获利。

    于是,这些深居高门大院之后的“老麻雀们”终日聚在一起,彻夜苦读天子的诏令和《长安月报》的记事文……

    很快,还就真的给他们找到了一条生发的路子。

    他们从这次名副其实的“大朝议”中,找到了天子说的这样的几句话。

    “不管是世家大族还是寒门庶民,想要获得更多的田地……”

    “朕可以给你们指一条明路,那就是到大汉之外去拿……”

    “西域、西域以西、大秦、交趾、高丽、倭国……总有一日,汉旗会插满天下!”

    “老麻雀们”从来没有听任何一个天子说过这样的话,甚至没有听任何一个人说过这样的话。

    但是他们从中看清楚了一件事情,明白天子是要让他们到大汉之外去寻找土地、机会和财富。

    而后,在不断的打探之下,“老麻雀们”通过自己在朝堂中的人脉,获得了更多有用的消息。

    工官正在会稽郡如火如荼地整修大型造船坊,大司农从南方的郁林郡和苍梧郡购入造船木料。

    这些造船坊要造一种与楼船不同的大船,专门用来出海:不是沿着海岸线航行,而是要向深不见底的汪洋驶去。

    消息不胫而走,又从巨室大族蔓延到了寒门庶民。不管是何人,最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觉得有一些骇然。

    当他们确切地得知工官督造的大船叫做“蓬莱横帆船”的时候,甚至一度以为天子要效仿历代先君,寻仙问药。

    在五花八门的谣言汹汹而起的时候,《长安月报》上的记事文给他们解了惑。

    整个七月,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