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私语(1 / 4)  庶女生存手册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水师一行人也没有在苏州城呆多久,就去了胥口镇。

    胥口镇与光福相邻,直面太湖,背靠苏州,在这里练兵,当然是很合适的。

    兵丁们也已经在湖边驻扎下来,伐木造屋,连日来苏州的工匠都纷纷往胥口去揽活。

    虽然大太太一心要留许凤佳在苏州多住几天,但究竟公务在先,许凤佳和萧总兵、廖太监都没有多留的意思,吃过大老爷私下设的洗尘宴,就赶着到胥口监督兵士造屋建营,也安顿自己的仪仗。

    大太太私底下就冲大老爷夸许凤佳。

    “怎么样?凤佳这孩子到底是不曾丢了许家的人吧?”话里满是喜爱,“竟也真出落成这么一个稳重大方的少年郎了。”

    大老爷也松了口。

    “也要等许家再提起亲事,我们才好回话。”

    像杨家和许家这样门户相当的人家,又是许家先提过结亲的意思,就不好由女方开口,免得跌了五娘子的身价。

    这道理大太太心里也是明白的。

    就暂且按捺下了心事,只是安闲度日,等着许家的来信。

    闲了就不免为许凤佳操心起差使。

    进了十一月,天气渐冷,先期造好了营房,还要等工匠集结完毕,在太湖里造码头,造船……

    内务府已经下令在沿海一带搜寻手艺上佳的船匠,只是这人才,也不是那么好得的。

    大老爷难免和大太太议论,“鲁王人就在山东,他搞盐场、渔场收编渔民,现放着上百个造船的好手,只是捏着不肯拿出来,也不晓得是真心不愿意在这件事上为许家增光添彩,还是正和皇上讲价钱。”

    很多事就是这样,平国公当时在前线鏖战,大皇子却指使手底下的封疆大吏带头卡住军粮,其心可诛。

    许家和刘家、和鲁王,当然都结下了解不开的深仇。

    而平国公父子又是皇上身边的红人,立下了开疆辟土的大功……

    大皇子又怎么不会忌惮许家?

    不过,要为了和许家的一点龃龉,就不肯把手里的人才上交。

    恐怕会触犯了皇上的兴致吧。

    许凤佳虽然人在胥口,但也的确经常回苏州找大老爷、诸总兵、李大人说话。

    像他们这样手捧金牌令旨,奉命督办当朝头等大事的准钦差,几个大人物都不敢怠慢,要钱给钱,要粮给粮。

    才进了腊月,水师营里就已经一派热闹,有了点大营的样子。

    进了腊月,大老爷也就闲了下来。

    难得有兴致带全家人到香雪海度假。

    今年李太太就没有跟来了——李家的五郎、六郎、七郎都要赶在明年二月里办喜事,她是忙得脚不沾地。

    一家人很是享受了几天清静的日子。

    山居无聊,大老爷这几年年岁大了,不爱到处走动,索性就传了几个女儿在身边,读散文、读词、读诗……

    也算是天伦之乐。

    五娘子性子燥,六娘子又常读别字,只有七娘子,声音若山涧清泉,音调更柔若春风……

    叫了两三次,也就只单请七娘子一个人进小书房读书给大老爷听。

    大太太乐见其成,“你爹一年到头,操心的事不知凡几,也要消闲消闲。”

    七娘子就只好在姐妹们赏梅的时候关在小书房里,给大老爷读书。

    大老爷果真是个忙人。

    就算在腊月里,张总管也是每隔几天就要回一次苏州,为大老爷取信。

    当时通讯不便,信件是亲朋好友之间联络感情的唯一渠道。

    大老爷又是总管江南的大红人……可以想见,给他写信的人会有多少。

    本家族长一支的来信,是要认真读的。

    桂家这几年也很走红,和杨家又是多年的交情,来信更是不能放过。

    还有西北一带大老爷未入仕之前的老友,现在也多有傲啸山林成就一方名士的,这些读书人脾气最古怪,也不好怠慢。

    在各地做官的同年与同乡,更是一向同气连枝,在朝廷里互为声援,信件来往,自然是少不了的。

    更有大太太这边的亲戚,想要和大老爷攀攀交情的地方官吏,大老爷直属统辖的江南各级官员……

    哪一天要没有十几封信,那准是哪一处的驿站出事,耽搁了信件传递。

    七娘子就给大老爷念信,“大人台鉴……”这是不熟悉的新朋友来信,还透着小心翼翼。

    “海东亲启……”是来往多年的好友,话语里就多了随意。

    “四妹夫安好?”是大太太娘家亲戚的问候。

    朝廷里的一件事,往往被十多个角度复述出来,再送到大老爷案头。

    大老爷的书房里天天上演罗生门。

    光是皇上下令由许凤佳训练水师,以备来年下南洋时前导护卫的事,一个人就是一个说法。

    同年是探问,问大老爷皇上是不是有意让许凤佳跟船下南洋积累功绩,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