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4章 宗藩新制(1 / 4)  大明第一莽夫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朱厚照当即开口,解除藩禁政策。

    此话一出,群臣哗然。

    虽然这的确有利于眼下局势,但是皇帝陛下怎么可能会同意呢?

    一时间,杨廷和、王鏊等人的目光,在中山侯汤昊身上来回流转。

    他们想不明白,这位中山侯刚刚又跟皇帝陛下说了什么,以致于促使皇帝陛下回心转意,直接同意了这对皇室存在隐患的要求!

    可惜,看汤昊和皇帝陛下的架势,分明就是不准备开口。

    群臣也不会自讨没趣,开口追问二人。

    既然得到了皇帝陛下的首肯,剩下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在杨廷和的主持之下,群臣很快就拟定出了一套全新的宗藩政策。

    其一,依照中山侯所言,砍掉宗室等级的后面三个,即废除四百石的镇国中尉、三百石的辅国中尉、两百石的奉国中尉这三个等级,取而代之的是设置宗室年终奖,名义上就以这三等中尉的俸禄开支为奖金。

    说实话,这些宗室藩王的种种恶行,朱厚照一直都心中有数。

    朱厚照可以想象得到,这贡献率一经推行,绝对会在各王府中掀起轩然大波!

    他就是要告诉这些宗室藩王,只要他们能够维持好老朱家的正面形象,做出了对老百姓有贡献的事情,那朝廷就不会吝惜赏赐,该给的贡献率评价自然是优等,该发的宗室年终奖一分都不会少!

    长此以往下去,老百姓自然会对老朱家感恩戴德,自发拥护和支持,此举带来的好处简直太大了,完全就是真正的利国利民之策!

    朱厚照看着这些群臣拟定的章程,顿时陷入了沉思。

    远的不提,太祖高皇帝那些儿子里面,大多可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啊!

    太祖第二子秦王朱樉,不仅强抢民女、搜刮民财,还在秦王宫里滥用私刑,随意把宫人绑在树上饿死、用火烧死,最后朱樉被三名老妇人下毒致死,连太祖高皇帝得知噩耗后都骂他死有余辜,给他上谥号为“愍”!

    太祖第三子晋王朱棡,生性残暴不仁,就藩太原后多次鞭挞和车裂下人,也是个娇纵不法视人命如草芥的混账东西!

    太祖第十三子代王朱桂,性格暴躁喜好杀戮,在封国内纵戮取财,国人甚苦,予取予求,罪行累累,也是个畜生东西!

    太祖第十八子岷王朱楩,表面上温文尔雅,实际上暴虐无道,就藩云南后就本性暴露,奴役将士,欺压百姓,为所欲为,杀戮吏民!

    ……

    你生得太多你自己养不养得起不要紧,问题是会影响我们这一大支脉的生育率考核啊!

    到时候宗室年终奖被扣光了,大家年底都拿不到钱,还不得全都喝西北风去?

    不错,前三代人数少,或许也没有什么,但到了第四代的时候,这些亲王主脉就会察觉到不对劲了,他们会开始刻意地控制人口数量,只要一个封国开始这么做了,那他的生育率就会是优,从而高出其他藩国一大截,促使各大封国之间形成竞争关系!

    如此一来,封国自行控制人口数量,皇帝和朝廷甚至都不用出面去做这个恶人,只要宗室成员进行有控制的计划生育,那老朱家的宗室成员数量自然就不会日益暴涨,而是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一个朝廷财政可以容纳的正常范围!

    不过,中山侯汤昊却是提出了不一样的方向。

    后面这三大中尉等级,才是宗室俸禄的大头,也是宗室藩王一直致力于不断生孩子然后向朝廷索要钱粮的财路!

    这第二步,仍是野人所提,将利益与政策挂钩,迫使那些亲王自行管理麾下支脉,配合朝廷推行各项政策。

    就连文臣缙绅面对这些为非作歹的宗室藩王,那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刑部那里堆积的卷宗都有一座座小山了!

    可以想象得到,那些被无辜屠戮迫害的百姓,临死之前会有多么绝望!

    这个要求,很是合情合理。

    “以后宗室子弟的王府教育纳入奖金考核,而王府官员的表现也会纳入吏部考核,表现太差者直接罢官去职革除功名,表现优异者可晋升六部百司,以此为基准!”

    如若不然,等到大明财政被这些宗室藩王生孩子给拖垮,朱厚照真是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再比如犯罪率这一条,这名字不太好听,可宗室成员明犯大明律令之人,却是多如牛毛!

    宗室藩王不得参与四民之业,不从事生产,这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命令!

    这一点确实不可改动,也不太好改动,再加上太宗文皇帝的藩禁政策,等同于是直接给宗室藩王判了废刑。

    同样的道理,制度推行下去,那些亲王为了利益,肯定会自我约束,还会约束他们麾下的其余支脉,避免再出现这等恶行,否则一旦百姓不满引起了朝廷注意,那他们可就没有奖金拿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年终奖比其他宗藩给瓜分!

    还有最后这一条贡献率,也是朱厚照真正最在意的东西。

    听到皇帝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