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原郡攻略(一)(1 / 2)  江山国色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史书上有云,太原东阻太行、常山,西有蒙山,南有霍太山、高壁岭,北扼东陉、西陉关,是以谓之四塞也。

    挥军三万,从雁门直入晋中盆地的李重九,重镇太原郡现在正于他之面前,铺就展开。

    夕阳之下,汾河之水浊浪排岸。

    古时汾水水流湍急,远胜于今ri,洪涛翻滚,折向西流,直奔大泽昭余祁而去。

    在汾河之上,三支浮桥搭盖而起,幽州军士卒犹如洪流一般涌向河边,

    井然有序的府军战骑,高大魁梧的靺鞨重骑,徒步前行的府军步卒,每一路人马都是士气高昂,各自按队列向南而行。

    “拿地图来!”李重九沉声言道。

    随即两名亲卫小跑着来至马头,将地图展开,温彦博,姬川,尉迟恭,王马汉等大将一并站在李重九身侧。

    “英贺弗,额托他们到什么位置了?”

    “已是快到了昭余祁了!”行军司马温彦博禀告言道。

    一旁姬川不甘落后地言道:“今年天干,昭余祁方圆百里皆是干涸,故而不用担心水泽泥泞,延缓了我们骑兵行进的速度。”

    昭余祁乃是古代山西境内的大湖,与云梦湖(即洞庭湖),具区(太湖)相当,古时汾水不是直入黄河,而是先至昭余祁再灌入黄河。

    李重九闻言,当下将马鞭从离石郡大道之上,从左至右一滑,点到了昭余祁旁一处名为雀鼠谷之地,问道:“雀鼠谷是何地?”

    一旁的温彦博乃是太原人,熟知当地地势,言道:“雀鼠谷乃是河西至太原必经之地,古称为冠爵津,此地临近昭余祁,夏季之时讯泽一起,百姓宁避千里,也不敢走此道,今年虽是干旱,但此地亦是十分艰险难行。但一旦扼此可绝河西至太原之路。”

    李重九听了笑道:“去年李渊破宋老生,莫非就是在此。”

    温彦博言道:“上谷公明鉴,正是在雀鼠谷。”

    李重九言道:“立即令额托,率一万军至雀鼠谷,堵住李唐河西援军。若隰城敌军出击拦截,不必理会击退就是,英贺弗,颜也列率两万骑,沿途不必攻城,直接至晋阳城下与我大军会师。”

    “诺。”温彦博当即领命,当下刺史府的记室参军薛万淑立即在马背上起草文书。

    写就之后,盖上李重九印章,信封用火漆印上,之后命人用快马前往石州。

    这时姬川言道:“离石郡一下,太原失去吕梁山屏障,若两翼折了一翼,没有吕梁遮蔽,但井陉之处,李唐还屯有三万大军不可不防备。”

    李重九闻言不由一笑。

    姬川见李重九不以为意,当下言道:“上谷公,井陉所驻乃是唐皇三女平阳公主的嫡系,此女在关中募得七万,乃是袭破长安第一功,其部下潘何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皆是骁勇善战之辈皆不可小视。”

    见姬川道出,众将皆是心底一拧,谁都知道李重九与李芷婉的关系,只是大家心照不宣罢了。

    这时温彦博言道:“姬郎中不必担心,上谷公已以联络恒山贼赵万海,从东面并进,夹攻太原郡东侧。”

    赵万海,众人皆是一愣。隋末时,赵万海自恒山郡起兵,聚众十余万后被杨义臣击破,转而蛰伏。现在隋廷覆灭,赵万海再度从恒山郡兴起。

    李重九言道:“恒山郡郡守之前投效李唐,但赵万海不服,故而意图举兵夺取此郡,我们不过恰好与他一拍即合,各取所需罢了。”

    听李重九之言,众将皆是大喜,有赵万海肘制李三娘的三万大军。李重九的大军正好可势如破竹,直取晋阳。

    李重九言道:“榆次乃晋阳与井陉之间要害,谁为我绝此要道?”

    听李重九出言,尉迟恭,王马汉一并出列,言道:“某愿往。”

    李重九见众将请战,斗志昂扬,不由笑道:“你们皆是我大将军,榆次不过一县尔。杀鸡焉用牛刀。”

    这时一名年轻将领站出身来,言道:“上谷公,某新入府军,寸功未立,还恳请大将军答允我出战。”

    李重九看去乃是鹰扬郎将薛万彻,对方说完,鹰扬郎将薛万均亦是出首言道:“上谷公,某也一样,恳请让我为先锋。”

    见薛万均出面,薛万彻怒道:“三哥,你怎能抢我之前?”

    薛万均言道:“我为兄长,哪里有小弟在前的道理。”

    薛万彻言道:“在军前哪里伯仲之分的?”

    见二人争执,李重九言道:“莫要吵了。”

    薛万均,薛万彻一并告罪。李重九言道:“听我的,鹰扬郎将薛万均,我给你三千人马,加上你的本部袭击榆次,攻占之后务必切断晋阳东面之联系。”

    “诺!”薛万均得李重九答允,当下得意洋洋地看了弟弟一眼,下去领命了。

    “鹰扬郎将薛万均听令,我令你为先锋,率本部攻打汾阳,打通我军前往晋阳的通道。”

    汾阳原名阳曲,后杨家创建大隋,以杨姓,恶阳曲之名,改曰阳直。开皇十六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