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会江陵 第三百四十六章 闲宫下(1 / 4)  幻之盛唐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君不见昔日西京全盛时,汾阴后土亲祭祠。

    斋宫宿寝设储供,撞钟鸣鼓树羽。

    汉家五叶才且雄,宾延万灵朝九戎。

    柏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

    河东太守亲扫除,奉迎至尊导銮舆。

    五营夹道列容卫,三河纵观空里闾。

    回旌驻跸降灵场,焚香奠醑邀百祥。

    金鼎发色正煌,灵炜烨摅景光。

    埋玉陈牲礼神毕,举麾上马乘舆出。

    彼汾这曲嘉可游,木兰为楫桂为舟。

    棹歌微吟彩浮,箫鼓哀鸣白云秋。

    欢娱宴洽赐群后,家家复除户牛酒。

    声明动天乐无有,千秋万岁南山寿。

    自从天子向秦关,玉辇金车不复还。

    珠帘羽扇长寂寞,鼎湖龙髯安可攀。

    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

    豪雄意气今何在,坛场宫馆尽蒿蓬。

    路逢故老长叹息,世事回环不可测。

    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

    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安景宫中,前代诗人李峤的《汾阴行》,随着张野狐手拨的琵琶吟唱,轻轻缭绕在宫室中。

    软塌上年近古稀的太上老皇帝轻轻摸索着案头一方温润如水的玉印,轻轻叹了一口气。

    唐皇九宝,除了传国玺外,尚有用之镇国气运的神玺、封禅祭神的受命玺,答王公疏表的皇帝行玺、封赏臣下地皇帝之玺、征召外官的皇帝信玺、酬应国书的天子行玺、宣抚藩服的天子之玺、以及号令藩戎攻战的天子信玺。其中八玺。已经随韦见素、房倌移交北上,只有一方“受命玺”被留下来,用以制诰之用。

    而这方大名鼎鼎地“受命玺”却是另有来历。以玺传国始于秦祖龙,始皇帝大略并六国而取蓝田美玉,雕龙为章。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万世。秦二世亡,子婴奉玺降于汉高,王莽篡汉摔缺一角,以金补之,汉亡孙坚得之于井。质于袁术,袁术败而归曹操,司马代曹,又丧之五胡。南北之世几经易手。传承始终不断。

    至隋亡,萧皇后及杨正道携玺出奔突厥,是以唐开国无宝,太宗另刻一玺,书“皇帝景命,有德者昌”以传国柞,直到贞观四年。国势鼎鼎。萧后率隋人东归,才失复得。而原本的传国玺,退居为“受命玺”。现在,它也代表了半隐半退地安景宫中的最后一点权威。不过他这一点权威,似乎也有些不稳了。

    自从听说龙武军主将在敌国受刺,又困于云南城,那些南蛮使者又有些张扬起来,连那些大臣多相劝就此缔约,却又剑南百废待新民穷力疲为由,迟迟组织不起后援,让他心情一下变的很坏。不过他已经下定决心,实在不行就违反常例,直接宣使边军,宁可失边土也要接应保全这支百战禁师回来。

    想到这里,太上突然转头对另一边的端坐着的,刚刚再次下江南宣旨回来地中书舍人裴士淹道

    “尔此去,……张曲江的家人,可还安好……

    他此去除了奖赏两淮三道平乱有功诸将的同时,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去韶州曲江县祭告以故的张九龄抚慰其家属。

    “蒙上挂念,曲江公一门具好,……州县免其二代赋,又荫其子弟六品三人,举族拜谢天恩……”

    裴士淹欲要站起来,却又被眼色止住,乃恭身回答道。

    太上却又转向在座地另一位雪发霜须地老臣钟绍京“朕若听张九龄之言,于大理寺杀了安禄山,哪有今日之祸,张九龄如神人,竟有这般远见卓识……”

    “曲江公能识霍乱于未荫,实是难得,不过陛下莫以懊恼,当局迷,旁观清,当时迷,后来清,也是人之常情,哪能事事都有先见”

    裴士淹多少有些劝慰的说。

    “话虽如然,朕未用其言,当是千秋之撼……”

    太上轻轻摇了摇头,这中书舍人裴士淹,聪颖柔顺,精通史典,是一个很好的侍臣和聊天的对象,可惜乱世之中该是武人当道,他的才学并没有太多的用处,因此长期游离在外,直到近年才回来侍奉御前,不免有些世故风气。

    “此事李林甫也难逃其咎,臣有闻,李林甫生前已经看出安氏异志,却未肯说明……

    满脸皱纹都堆在一起的钟绍京也开口道

    “休提此儿,此儿最妒忌贤能”

    说到这个名字,一向温稳平和地太上老皇帝,也不免带上几分怒促。

    “当时他不同意杀安禄山,是顺朕之过,但是让胡人为边帅,久任不易,也是出自他专权固宠之谋……”

    他说地是二十年的一桩典故,

    当年还是一个小小讨击使地安禄山,因为作战不利待罪于大理狱,正巧遇上皇帝每年的亲自滤囚(重案亲审,死刑复核),时为左相的张九龄,以安禄山心术不正,多有异志,必为国家之患,请立杀之。

    又用王夷甫杀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