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八十九回 大暴雨(1 / 3)  1949我来自未来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389大暴雨

    当小强回到1950时已是七月中旬,历史上发生在今年的淮河大汛也早已经开始了。

    如历史上一样,从6月26日开始,淮河流域的上空,雨水就像瓢泼一般冲刷着大地。

    气候仿佛一点也没有受到穿越者的蝴蝶翅膀干扰,这场洪荒大水最终还是如期而至。

    历史上这次淮河全流域暴雨洪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6月26日开始到6月30日,最高降雨124mm。

    中间阴了两天后,蓄足了势的暴雨卷土重来,第二阶段从7月2日到7月5日,最高降雨251mm。

    可是万万没想到,还有第三阶段,从7月7号到7月19号,整整12天,暴雨仿佛是再也停不了了,最高降雨356mm。

    7月3日所有支流堤坝被漫过,

    7月5日淮河干堤在阜南县境内溃决,

    7月6日霍邱干堤溃决,

    7日怀远干堤溃决,

    8日凤台干堤溃决,

    9日寿县干堤溃决,

    10日蚌埠到凤阳段干堤连锁溃决,

    ……干支流溃堤82处……

    接着是寿西、黑张、禹山……

    ……大水自蚌埠以下至五河,不分河道,连成一片,东西水面一百多公里,南北水面四十多公里连成一片恐怖的汪洋,沿河村庄仅见树梢。

    资料记载,豫东皖北地区水气森森,连成几百里汪洋……淮河平原几成大湖,广大民众无处藏身,攀树爬屋,遍野嚎哭,其状凄惨至极……

    晚上,小强呆在中央防汛总指挥部里,陪着已经熬了一个通宵的总理,等待着各地的电报电话。秘书处的同志们也已经是24小时值班待命。

    小强在总理耳边小声道:“总理,原来历史上,7月3日起,淮河各支流谷河、润河、里河、泥河、洪河、淝河、茨河就已经全部被漫堤了,现如今都已经10号了,各地经过加高的大堤都还没被淹没,也没有一处溃堤,这说明第一阶段的危险已经过去了。您还是去睡一会吧。”

    总理看了眼小强说道:“再等一会,等海河那边的电报过来再说,淮河海河,手心手背啊。”

    说完,正好一个电话进来,总理起身走到电话机边,从秘书杨超手里接过电话,听了两句后便急促的说:“……总之!人在堤在,必须严防死守!当地政府和党支部吃住都要在坝子上!决不能后退一步!……”

    朱总司令在隔壁房间里打电话的声音这时也传了过来:“……你们是老部队了!一定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全军上下一刻都不能停下,继续加高大堤……”

    ……………………

    此刻淮河大堤蚌埠段上,军队与民工如潮水一般黑压压,人头涌动,足有上万人之多,在每一个险段,干部、战士、妇女、民工们个个扛着沙包,赤足踩在泥里飞奔着。

    治淮委员会工程部副部长钱正英浑身湿透的站在黑压压的大雨中,望着黑浪滔天、涨得足有九百米宽、如大江般奔腾咆哮的河道,心脏忍不住的颤抖。每一个突击学习过大堤加固和管涌处理的工程部人员,现在都有一段承包的大堤,钱正英也不例外。

    雨水不断地从钱正英雨衣的额头处冲刷下来,她费劲的看着眼前那淮河,只见河水的流速完全变了,平常那种缓慢流淌的殇殇节奏荡然无存,此时的淮河体态已然暴涨十倍,如发狂的猛兽,一味的咆哮,任何漂浮物落进去,就会顷刻间被暴怒的黑浪吞下,瞬息间卷走百米开外,再也无踪。

    “钱部长,润河集泄洪口排水正常,没有出现安全隐患,蓄洪区里水量平稳上升。”

    “钱部长,王家坝泄洪口排水正常,坝子牢得很,蓄洪区里水量平稳上升。”

    …………

    一份份口头报告被负责传令的士兵奔走相告。

    随着又一个隆隆的闷雷在头顶上炸响,只见一个战士连滚带爬的冲过来,小伙子顾不得满头满脸的泥水,嘶吼着报告:

    “钱部长!103段出现管涌!我们团长叫你过去看看。”

    正巧天上一个闪电照亮大地,钱正英一个咧介,差点滑倒。

    “走!”

    钱正英扭过身,毫不罗嗦,飞快的从泥里拔出腿,跟着战士向103段深一脚浅一脚的跌着跤跑去,一路上摔了几个跟斗,把十几个小时粒米未进的钱正英摔得眼冒金星。

    二人跑到了出现管涌的堤坝边,见大堤底部一个腰粗的洞口如龙口般狂喷着水柱,边上聚集着几十名战士,围着这处管涌疯狂的用石块和沙袋在往里压。

    “下细上粗!先用沙子埋,再用石块压!”钱正英站在雨中用尽全身力气大喊道。

    这边刚刚堵上管涌,旁边大堤上就有人高喊:“决口了!”

    钱正英几乎要吓疯了,手脚并用,飞也似的向大堤上爬过去。四面上百名正在担土挑石的战士听见这喊声,也向着那里冲锋般跑去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