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二章 蝴蝶效应的良性反应(2 / 2)  北洋1917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主要战场。

    实际随着中国参战军的不断壮大,护法战争又不曾出现,所以北洋在段祺瑞的克制和冯国璋的忍让下,至少在外人看来,北洋比之过去更加强大,并且依然团结,最好的例子就是直系的吴佩孚担任了参战军第三师的师长,并实际替代王庚成为绥远都统的代理人。

    而吉林督军的位置在张作霖捣腾出来那么多事情之后,依然没有被老段做顺水人情给了张作霖,反而是调直系驻天津马厂的第八师李长泰去吉林,直系的力量依然受到了维护。

    说北洋在外人看来更团结更强大,一个更有说服力的例子是,7月底第三批到货的美式军火中,王庚这个把武装参战军作为第一优先考虑的参战督办,居然大手一会,让陆军部从这第三批美援中调拨了足够装备一个混成旅的春田式步枪、班用机枪以及勃朗宁重机枪,把能武装一个混成旅的美式装备拨给了驻防在保定的曹锟第三师!

    南方党人在早先的参战问题上分裂成支持和反对的两派,当中国顺利参战并攫取了巨大的好处,拓展了前所唯有的宽松的国际政治环境,切实的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的政治地位之后,当初力持反对意见的人的声望显然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就南方党而言,当初章太炎、谭人凤、廖仲恺、马君武以及朱执信等追随孙大炮,反对中国参战,而益友社、政学会的张继、吴景濂、谷锺秀等,以及汪精卫、胡汉民、王宠惠等主张参战。

    汪精卫认为中国“为维持一己之尊严起见,已当极力抵抗。”胡汉民认为“至今中国均处被动之地位,目下正系自动之时机也。”王宠惠认为如果中国目前维持中立,日后“必致自受种种之责备。……故目下应毅然出之,与德国正式宣战也。”

    另外一些没有明确表态,但倾向与支持参战,如蔡元培,在中国参战后终于表态支持政府和内阁的决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