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五十八章 一锤定音(2 / 3)  北洋1917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克兰战役部队编组计划,一边悄悄的打量着联军总司令和宇都宫太郎的神色,这个计划把日本第三军三个主力师团全部用了上去,而没有出现中国参战军整编师的影子,背后起作用的是日本帝国陆军参谋本部的巨大压力和宇都宫太郎的暗示。

    当然,中国将领会不会跳起来暴走,联军总司令能不能答应,宇都宫太郎这位新任的联军副司令拍着胸脯说一切有他来担待和搞定!

    畑俊六这个方案一出,会议室内三个加起来年龄超过150岁的日军师团长兴奋的就差没有站起来唱拉网小调了,互相挤眉弄眼碰着肩膀乐不可支,这边中国将领从参谋长蒋鸿遇到联军副司令吴佩孚都阴沉着脸。

    而孙良诚、张维玺、李鸣钟和熊式辉则脸色铁青,几个中国将领先是面面相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道这畑俊六是叫门夹过脑袋了还是咋的,联军第一主力中国参战军居然被排除在乌克兰战役主力阵容之外?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接着孙良诚忍不住一拍桌子,直接就冲畑俊六吼道,“姓田的你敢看不起老子的队伍?不信拉出去溜一溜,我一个旅包打你一个师团,不要航空兵助阵!你敢不敢?!乌克兰战役为什么没有安排中国部队参战?!你不给老子说清楚了,休怪我翻脸不认人!”

    孙良诚这么挑头一吼,身边熊式辉、李鸣钟和张维玺捋起袖子就跟三个日本师团长叫起了阵,李鸣钟瞪着一双牛眼吼道,

    “乌克兰战役的目的是把德奥主力从西线战场牵回来,日本陆军虽然也算勇猛,可顶多也就是三八大盖打的比俄国部队准那么一点,这还是因为俄国人用不惯三八枪的关系,老子一个装甲团就能打败你一个步兵旅团,不信咱拉出来比划,谁赢了谁去乌克兰!”

    这边畑俊六闻言也上了火,不过这厮在中国参战军司令部以田俊的名义呆的日子够久,跟李鸣钟也算是混的比较熟的,这会儿上火涨红着脸,一时却还不知道怎么反驳,身边作战参谋板-垣征四郎年轻气盛按捺不住,上前一步吼道,

    “李桑,你说的装甲团我们帝国陆军是还没有装备,不过承蒙总司令阁下厚爱,南下迂回前给了我一个装甲营的战车,我的装甲营可以跟你的装甲营比划一二,谁输了谁就是小狗!谁怕谁!仗着武器好欺负人这算哪门子英雄好汉!”

    “好!比就比,老子不占你便宜,我们就一个装甲营对一个装甲营,谁赢了谁去乌克兰!不敢比的是小狗!”李鸣钟一拍桌子毫不示弱的吼道。

    对面一长溜的俄籍将领原本还觉得中国将领性格内向,会议的前一段瞅着他们都默不作声有点蔫不拉几,那料到一到要抢着打仗这叫一个激情澎湃啊,一点不比自己气势差,看架势绝对也都是敢上山打虎的好汉架势!

    这边四个中国将领,李鸣钟31岁、张维玺29岁、孙良诚和熊式辉同年,都是25岁,这四个人的年龄加起来比对面三个日本师团长都要小几十岁,就是畑俊六年轻着点,可也39岁了,板-垣征四郎33岁、石原莞尔倒是最小,可也29岁了,比起年轻火力壮和血气方刚来,那中国将领绝对占优势。

    宇都宫太郎见这帮家伙再闹下去要伤了和气,不得不赶紧站出来,训斥板-垣道,“板-垣君,注意分寸,差不多就行了,要是比嗓门高就能打胜仗,那还要你们在帝国陆大深造干嘛?都给我消停点!”

    这厮训的是板-垣,却不经意的突出日本将领的学历要高过年轻气盛的中国将领,三个老牌的日本陆军中将师团长且不说,这畑俊六、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可都是日本帝国陆军大学的高材生的学历,相比之下,李鸣钟熊式辉们撑死了是保定军校的士官毕业生,陆大都没念过的主,从混成旅随营学校自学成才的家伙罢了。

    说起来,李鸣钟这厮属于典型的野鸡军校-冯玉祥的模范连连长出身,浓眉大眼皮肤白皙,长的倒算英武,可要跟日本将领比年龄是赢,比学历那铁定输,而且,乌法战役中李鸣钟手下的俄国骑兵师在涅日科夫的带领下于布祖卢克大放异彩,这厮自己窝在奥伦堡可没捞着大仗打,所以本身的战绩的确有点差强人意。

    当然,板-垣征四郎算是日军中第一个成建制装备了一个装甲营的,可这厮跟了孙良诚基本上也是个武装巡游的结局,苦活累活脏活都叫俄国骑兵师的哥萨克骑兵们抢去了,那个骑兵第一师第二旅甚至还百里突击最后在博尔加尔歼灭了苏俄红军一个师。

    “都给我坐下,你们几个,当了师长打了几仗,就敢瞧不起友军了?何况联军不分中国日本还是伏尔加联邦部队,统统都是联军指挥下的部队,没有嫡系和杂牌之分,板-垣说的对,光靠武器好不能证明你们个人和部队的本事,把你的武器换给板-垣他们,你用三八大盖试试看?我倒看你底气还有没有那么足!”

    王庚冷着脸开了腔训人,这边四个中国将领虽然那个年纪都比自己的总司令大,可谁也不敢再胡乱放炮,涨红着脸乖乖的坐回了位子,心里免不了嘀咕,咱们部队的作战特点就是讲究发扬火力和机动性,日本人没有装备先进装甲车和机枪大炮那得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