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2 / 3)  重生之抗日川中铁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通红。向团的官兵所依仗的是全体官兵的同仇敌忾,舍命相拼。日军第九师团也是精锐之师,亦顽强抵抗。战场上到处是捉对厮杀的士兵,枪刺的碰撞声,刺刀刺入**的沉闷“噗噗”声此起彼伏。

    向团一个阵地、一个沙包、一个掩体的与日军争夺。夺取一个掩体、一个沙包,就拉开死尸,伏在上面射击,大胆分割穿插日军阵地。一营的高连长,武功很不错,他率领弟兄们一连夺取了四个掩体,当他冲过第五个掩体时,身边已经没有一个跟着的弟兄了。一个日军士兵端着刺刀向他刺来,他的枪刺一磕,挥手一刀刺入日军胸膛,又有几个日军士兵冲上来,他来不及拔刀,就顺势一脚踢开刺刀上的日军尸体,与过来的几个小鬼子拼刺起来。一连刺倒三个小鬼子,背后一个日军士兵突然偷袭,刺刀深深插入高连长后背,高连长嘴角流着鲜血,回过身,一刀刺入偷袭的鬼子胸膛,前方两个鬼子趁机将刺刀插入高连长胸膛,高连长对着这两个鬼子嘿嘿一笑,狰狞的面孔将一个鬼子吓得不知如何动作,高连长一把抓住他,嘴巴就咬住了他的脖子,“啊啊”连声惨叫,随后的日军不停地将刺刀深深插入高连长的背部。高连长死死咬住鬼子的脖子,直到一股浓浓的血腥冲入自己的喉咙,高连长才慢慢的闭上眼睛......向文彬团死拼恶战,终于将日军的凶焰扑灭。战斗力强悍的第九师团在川军以命换命的打法下,也被川军的凶悍震住,此时顽强的日军却如强弩之末,一连让出四道防线,才站稳脚跟。

    向文彬立即下令收兵,也不深入敌方阵地去追赶日军。将两营的兵力梯次部署在这四道防线上。顿悟寺血战重创日军。尤其是拼刺刀,这种日军士兵引以为傲的战法,在川军的白刃战打击下,不敢再短兵相接。23旅团的小野龟甫少将决定改变战法,依靠火力的优势,给川军以最大杀伤。下令集中本旅团全部的炮火,用大炮猛轰向文彬团的阵地。

    向文彬收复阵地,就立即抢修工事,尤其是加固防炮洞。日军大炮一响,立即让士兵们躲到阵地后面的防炮洞,只留一两个人作为观察哨,躲在阵地上。日军的炮弹呼啸着,密密麻麻的向川军阵地上落。一声声巨响,腾起一阵阵血肉,阵地上阵亡战士的尸体被弹片切割成一块一块的,随着爆炸的气浪腾起,阵地上到处是残肢、碎肉、鲜血。日军的炮火太猛烈,有的防炮洞被炸塌,里面的战士全部被活埋;有的弟兄被日军的炮弹爆炸的巨响震聋了耳朵,口鼻渗出丝丝血迹;有的战士来不及撤下来,就被日军炮火覆盖了,一炮落地,被击中的战士就有几十人!向文彬的心在滴血,现代战争,武器的差距只有用血来弥补!

    战壕被填平,沙包被炸平,阵地上尘土蔽日遮天。持续了四十多分钟的炮击终于停止,炮声一停,日军步兵就开始了进攻。向文彬命令士兵赶紧从防炮洞进入阵地,在焦土一般的阵地上,士兵们顽强的伏在阵地上,看着越来越近的日军。进入20米,川军弟兄一齐开火。日军的火力很猛,死死压住了川军火力,日军眼看就要冲上阵地了。千钧一发之际,一个身负重伤的川军弟兄,一把抓过一颗手榴弹,拉开弦,就向进攻的日军滚去。“轰隆”一声巨响,进攻的日军被炸倒一片,又有几个川军重伤员,抓住拉了弦的手榴弹滚出战壕,此起彼伏的轰隆声想起,进攻的日军完全被川军这种肉弹式攻击打乱步伐,在川军猛烈的还击下,迅速退了下去......

    23旅团的小野少将自诩日军是世界上最勇敢的士兵,可是眼前这些中**人,没有过多的思考,没有人犹豫,就拿着手榴弹和日军同归于尽,这种打法让将军深深震撼,这是怎样的一支军队,他到底是什么番号?震惊之余,少将更是延长了炮火轰击的时间。少将下令采用地毯式炮火攻击,企图夺回阵地。然而令少将不可思议的是,每次日军进攻的部队,总是被那些不知从什么地方钻出来的中**人击退。眼前的阵地已经不能称为阵地了,完全是一片焦土,日军的炮火从前到后不知犁了多少遍,人根本不能在阵地上立足,压根就不能作为阵地,然而这支勇敢的军队,依然在这片焦土上固守,寸土不让,使得日军不能前进一步。23旅团的两个联队轮番冲击,均被英勇的川军击退。

    这场血腥的恶战惊天动地,一直从15日黄昏打到17日凌晨3点,共打了20多个钟头。804团的弟兄们在这20多个钟头里没有吃一口饭、喝一口水,不晓得打退日军多少次冲锋,经过多少次肉搏!活着的士兵两眼血红,只有一个信念:多杀几个鬼子!

    17日拂晓,阵地上已是血流成河,弹孔累累,到处是碎肉,一脚踩下去,血糊糊的一团。天空中弥漫着呛人的硝烟味、浓重的血腥味......经过反复冲杀鏖战,向团终于击溃敌23旅团的反攻,收复顿悟寺阵地。并缴获了大量的轻机枪、步枪、弹药。

    顿悟寺战局紧张,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向文彬反击开始,杨干才、杨汉中、杨森到淞沪前线指挥部再到淞沪战区的各级指挥官,都守候在电话机旁,等候该团的战报。向文彬累倒在战壕里,上气不接下气的向杨干才报告:“旅长,我团收复顿悟寺。”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