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章 援兵在哪里(2 / 2)  重生之抗日川中铁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辖第110师(师长张轸);第52军(军长关麟征),下辖第2师(师长郑洞国),第25师(师长张雷明);第85军(军长王仲廉),下辖第4师(师长陈大庆)、第89师(师长张雪中)。其中,第52军、第85军的军师级干部,大部分是黄埔军校学生,蒋介石视他们为“得意弟子”,因此,对这支部队予以重点装备。配以一定数量的野炮、重炮、坦克,枪械齐全,成为当时国民党军队的精华。蒋介石基于徐州会战的特殊地位,也深知第5战区实力太弱(当时全为杂牌军),同意将第20军团投入第5战区管辖的鲁南战场。汤军名义上虽属第5战区管辖,实际上对李宗仁的指令常打折扣,惟蒋命是从。

    那这些天,汤恩伯都在干什么?说穿了就是力避与日主力相遇,保存实力,根据战局发展,相机而动。从汤恩伯和第20军团的行动看,汤军团并没有贯彻本战前制定的作战计划。其第85军没有在24日拂晓前解决枣庄附近之敌、占领枣庄,第52军也没有在24日拂晓开始向峄县进攻。

    其实,汤恩伯对于第5战区能否守住台儿庄、临沂是缺乏信心的,在他看来,如果这两个方面不保,那么,他的第20军团在峄县与日军主力接战,就有受到日军夹击的危险。反之,如果台儿庄、临沂中**队能守住阵地,挫败日军进攻,最大限度地消耗敌军,那么,打疲惫之敌是更容易、更省力,更有把握,也更便于获得战功的。

    因此,汤恩伯一方面做出了避免与日军主力接战的部署,一方面谎造军情,应付李宗仁和31师的不断来电。以主力先攻击枣庄之敌为由,将第20军团主力置于枣庄以北山地,按兵不动。

    直到28日汤恩伯仍没有全部南下的决心和部署,置李宗仁的命令于不顾,一再寻找借口,将第85军留于山区,而命第52军的一小部分南下侧应孙连仲军,以机动的态势,可打可走。当时的52军,除军直属部队外,还有8个团的兵力,按汤恩伯的计划,仅派出3个团。这样的分散使用兵力,关麟征一开始就是不赞成的。他主张要打就集中力量打,而不要零敲碎打。因此,关麟征在28日并未做出派3个团迅援台儿庄的部署。

    现在,李宗仁发火了,动了真怒,汤恩伯不敢再玩滑头了。下令除留一个旅牵制枣庄日军之外,全军团主力向台儿庄急进。52军关麟征军长早有准备,接到命令,立即率领本军开拔,向台儿庄方向前进。

    30日清晨,台儿庄附近的空中传来飞机马达的轰鸣声。原来,李宗仁为了给台儿庄减轻压力,请求中国空军参战。

    不一会儿,碧蓝的天空中果然出现了9架银燕,日军阵地上的鬼子们见有飞机来临,以为又是他们的飞机前来助战,便纷纷晃动太阳旗,以示前线敌人阵地的位置。不料,飞机在阵地上空盘旋了几周后,突然向日军阵地俯冲投弹。日军阵地顿时全面开花,浓烟滚滚。日军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被这突如其来的轰炸弄蒙了,日军嗷嗷乱叫着,四处乱窜。

    中**队飞机完成轰炸任务后,相继飞临中**队阵地上空,低飞摆翼,向坚守阵地的英勇官兵致敬。此时,已认出中**队飞机的战士们纷纷跃出战壕掩体,举枪脱帽,欢呼雀跃。许多士兵流下了激动的热泪。中国空军首次在台儿庄上空的出现,对坚守阵地的我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当台儿庄的守卫将士们与敌拼死搏杀、苦苦支撑之时,30日晚,第31师接到几日来杳无音信的第20军团之第52军关麟征军长的电示:“军以任务关系,不克及时南来,殊引为憾,现奉命以全部攻击台儿庄之侧背,31日午后可与敌接触,我辈铁血男儿,决当与敌一拼也。”

    池峰城当即将电报传阅各阵地,台儿庄一片欢呼,中**人更是斗志昂扬,“援兵来了!援兵来了!小鬼子的末日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