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八章喜报频传的时刻(2 / 2)  重生之抗日川中铁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翁照垣师长曾经留学法**校,对于机械化作战不是很陌生,学习起来就轻松很多。短训的内容是岳翰屏亲自审定的,岳翰屏将装甲作战的理论言简意赅的阐述出来,使得大家一看就懂。学习中岳翰屏注意启发大家根据中国战场的特点,总结归纳适合中国装甲作战的理论,作为今后装甲作战指挥的指导。

    湘鄂会战结束,日军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中将被调职,阿南惟几中将接任第11军司令官。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开始按照大本营的意见,重新编成军队。华北方面军,日军仅仅下辖3个主力野战师团,3个机动师团,大部分日军编为**旅团(12个**旅团),既便于守备,又便于灵活进剿。华中方向(第11军和第13军),日军下辖6个主力野战师团,10个机动师团,9个**旅团。

    同时,在华北和华中日军占领区,大力扶持汉奸,组建伪军,巩固占领区。1940年1月汪精卫政府成立至6月,湘鄂会战结束,日军扶持的伪军达到40多万人(不含伪满洲国)。

    1940年也是日军机械化大发展的年份,中日几次大战,**装甲部队给予日军的打击是巨大的。**装甲兵展现出的强大战力刺激了日本的高层,日军大本营尽了最大的努力,调拨一批钢材给陆军,生产坦克和装甲车。中日国力的差距,使得日军的装甲武器的研制没有本质的进展。

    九七式坦克的装甲厚度相对于中**队装备的坦克,还算是厚的了。因此,后续生产的日式坦克,仅仅只是将坦克主炮更换为45毫米,机枪改为7.7毫米,坦克的装甲厚度没有增加。不过日本大本营制定了研制新型主战坦克的计划,出于技术的限制和主要战争对手的弱势,这项任务并未引起日军高层的重视。仍以改进现有装备的九七式坦克为主要任务,日军陆军部计划在1940年底,要组建至少3个装甲师团,并投入中国战场。

    日军在中国战场暂时停止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给中**民带来了暂时的安定。未沦陷地区积极从事工农业生产,为抗战积聚能量。

    赣南也迎来了难得的宁静,赣州装甲兵学校,在刚刚消散的硝烟中迎来了第一批学员。这批学员有刚刚招收的学生,还有青年军的士兵,总共有240人。最醒目的是还有14名女兵,这些女兵的到来,为冰冷的钢铁机器增添了一抹柔情。这批学员开始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军事训练,主要是进行基础的军事技能训练,首先把他们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变成一名军人。接下来才是为期6个月的专业训练,针对各自的特点,开始培训驾驶、火控、通讯、修理等专业技能。

    赣南兵工厂在听取装甲兵反馈的实战经验后,改进了装甲车的动力系统,并加厚了装甲车的装甲,将装甲车主要部位的装甲加厚至40毫米,最薄弱的部位,装甲厚度也达到16毫米。最大公路时速到达25公里。经过改进的中国装甲车,不论装甲厚度、火力强度均不弱于日军九七式坦克,只是时速略微低一点。

    赣南将改进成果分享给兵工署,在兵工人员的努力下,赣南兵工厂车辆分厂装甲车的月产量达到8辆,兵工21厂月产装甲车也达到6辆。两个厂一年可生产装甲车近两百辆,这个成绩令蒋介石也大为惊叹。

    江西萍乡钢铁厂、安福钢铁厂、吉安钢铁厂生产规模扩大了一倍以上,三家钢铁厂月产钢铁到达7000吨,基本能够满足兵工厂制造枪炮和装甲车的需要。化工类的硫酸厂、酒精厂的生产规模也相当可观,尤其是工业酒精的生产,赣南三家酒精生产厂家月产酒精的数量完全可以满足装甲车的需要。

    截至6月底,玉门油田也传来喜报,有了美孚石油公司的技术支持和提供的原油开采机械,玉门油田的产量到达年产原油10万吨,比原来的生产能力翻了一翻。玉门油田炼取的汽油完全可以满足军用飞机,援华坦克和装甲车的需要。最大的喜讯,还是石油部在青海柴达木盆地了石油。1940年5月,地质部派出的石油勘探队在格尔木了石油,李四光部长亲自赴格尔木勘察,核实。证实了勘探队的,根据李四光的估算,这个油田的储量远远大于玉门油田。

    第二百二十八章喜报频传的时刻

    第二百二十八章喜报频传的时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