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大战李傕(10)(1 / 3)  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第十四章

    李傕站在树荫下,抬头望着湛蓝se的天空,望着从北方和东方天际之间飘起的滚滚烟尘,面se苍白,一言不发。

    张济神情慌乱,几次想走近李傕,劝他即刻退兵,但看到李傕眼露杀机,心中十分恐惧,退兵的话又不敢说了。

    “右翼战场上还没有消息送来吗?”李傕突然问道。

    “没有。”张济紧张地说道,“据斥候回报,李暹的大军已经被包围,后路已经被匈奴人切断了。”

    “白波军大约有多少援军?”

    张济没有说话。李傕严厉地看了他一眼。

    “大人,斥候无法接近战场,而李暹、李应、李恒的军队又被围住了,消息送不出来,所以……”张济犹豫了片刻,小心翼翼地说道,“以我看,白波军的援军至少在一万人以上。”

    “中路战场的情况怎么样?张绣和李乐可有回报?”

    “晏明的军队出现了。”张济笑笑,既苦涩又无奈,“这样一来,张绣和李乐的兵力就处于绝对劣势,在泰兴、晏明和张辽三支大军的围攻下,他们突围的难度很大。”

    韩逮皱皱眉,消瘦的脸上轻轻抽搐了几下。

    “左翼战场如何?”

    “王方、李式回报,白波军的一部铁骑从战场侧翼打了他们一下,冲乱了大军的攻击阵势,迫使他们暂停了攻击,结果给江政赢得了喘息的时间。”张济偷偷看了一眼李傕,小声说道,“现在白波军在左翼战场再建方阵,我们打起来很吃力。”

    “王方老了。”韩送语气冷森,“八千人打五千人,打到下午了,竟然还给对方从容抽调兵力袭击另一个战场,丢脸丢到家了。”

    张济低头无语,不祥的感觉越来越强烈,虽然有心劝说李傕退兵,但就是不敢说出口。

    “羌人还没找到?”

    张济摇摇头。他想了片刻,终于还是咬咬牙,躬身劝道:“大人,目前这种形势下,我们取胜的机会微乎其微,还是乘着局面尚可支撑的时候尽早撤兵吧。我们只要保住实力,将来还有机会。”

    “撤兵?”李傕惊讶地看看他,“怎么撤?丢弃李暹?丢弃张绣和李乐?然后我们逃回陕县?”

    张济头一晕,浑身上下轻轻打了个寒战,“大人,现在不撤,我们有可能遭受重创,甚至……”

    他本想说全军覆没,但觉得不吉利,把这句话又吞了回去,“现在白波军在局部战场上取得了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只要他们利用这个兵力优势率先解决了其中一个战场,那么他们随即可以抽调至少一到两万人以上的兵力去解决第二个战场。大人,还是尽快撤吧。”

    “现在撤,大军马上就会全军覆没。”李傕冷笑道,“我们走了,李暹得不到救援,军队随即崩溃,然后白波军铁骑就会跟在我们后面穷追不舍。白波军现在有多少铁骑?就我们目前所知,至少有五六千人左右。这么多铁骑跟在我们后面追击,百里之外就是黄河,大家还有生路吗?”

    “你带上三千步骑大军,急速杀向右翼战场,打开通道,帮助李暹撤出来和我们会合。”

    张济低声轻叹。李傕不愿意接受失败的事实,更不愿意放弃这个占领河东的机会,但是他知道自己无法说服李傕,只能祈求上天的帮助了。

    “中路战场怎么办?张绣和李乐已经被包围了,要让他们立即突围,把他们救出来。”

    “张绣和李乐正在突围。”李傕转头望向前方的战场,“他们骁勇善战,手里的军队又都是西凉最jing锐的铁骑,白波军挡不住他们。”

    …………

    战场东南面。

    白波军的主力步骑大军全部进入战场后,战场范围迅速扩大,方圆二三里的原野上旌旗密布,人海如chao,一时蔚为壮观。

    吴川的军队受损严重,将士们jing疲力竭,已经失去了再战之力,奉命退后休整。

    霍平带来的铁骑布阵于战场西南方向,切断了李暹撤往中路战场会合李傕的道路。

    三千步卒大军布阵于战场东南方向,切断了李暹撤往黄河的道路。

    两千步卒大军布阵于战场东北方向,吴川亲自统率,布阵于战场西北方向,只要李暹突围,即挥军进击。

    吴川又急告泰兴,帮助张辽围歼了张绣之后,即刻返回左翼战场,率一千铁骑直接杀到战场的西南方向,会合在那里的白波军步卒阻击李暹突围。

    各部接到吴川的命令后,纷纷赶到预定位置,准备围歼敌军。

    双方最后的决战在震耳yu聋的鼓声里拉开了序幕。

    李暹的大军同时在战场西南和东南两个方向展开了攻击。

    白波军刚刚到达阻击位置,立足未稳,战阵未列,若仓促迎战必遭重创。

    “快,请吴川立即派出jing锐铁骑阻杀敌军,给我建阵争取时间。”

    “擂鼓,擂鼓……命令各部加快列阵速度。快,快……”

    号角长鸣,骠骑营五百铁骑率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