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3章:海军竞赛的开端(1 / 3)  唯一战胜国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曰本实在没什么资源,又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岛国,因此把女人送出国去卖也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则不需要把女人送出去卖,而是让其他国家的女人来中国卖。

    中国此时走上的是技术制霸路线,越来越多的华人在政斧的号召下走出国门,到国外去谋生。

    这些华人在世界各国构建了一个网络,将中国的各种优势项目推广到世界各地去。

    而夏钧闲来无事,则不时弄出点什么好项目出来。

    帝国政斧对于向海外华人推广的加盟项目管理极严,不是随便整个加盟项目就可以的,必须先经过中华帝国政斧的深刻,才能获得加盟经营许可,其次还要获得华夏会的审核,才会向海外华人推荐。

    在国内选择加盟店经营可以不用怕被骗,但能不能获利,得看市场。在国外搞加盟,华夏会会推荐比较好的项目,一般情况下亏不了。

    那些华商的资本虽然不多,但数量多到一定程度就很恐怖了。

    在一个特定的时代,也许是资本为王,然而当资本高度垄断之后,普通人想要通过玩资本是不太可能起家的了,那时则是创意为王的时代了。

    虽然此时中国和世界还未进入真正的创意为王的时期,但创意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是有市场的。

    夏钧在华夏会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创意部,不仅从国内征集各种商业创意,同时创意部还将在世界各主要的资本国家进行长期的市场调查,以吸取其他国家的好的商业创意。

    一个好的创意拿到手,华夏会利用自身各个领域的精英进行策划,并把创意落实下去。

    在试验阶段收到良好效果后,则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并且拿出一个加盟推广的流程,给加盟商提供各种经营指导,不管是选址还是专修,还是人员培训,都一律正规化。

    在形成了完善的加盟核心竞争力之后,再通过全世界的华人网络向世界进行推广。

    这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华夏会的主流商人通过扶持这些小商人,使华人资本持续不断的在世界赚取利润,这些赚到的钱,有很大一部分将流回国内。

    同时这些小商人当中也会涌现出一批具有商业经营才华的群体,这些人也是华夏会的潜在会员。

    华夏会的兴旺,就是中国资本的兴旺。

    大商人通过扶持小商人,不仅使小商人能够更好的发家,同时也扩大了内部和外部的市场,对这些大商人来说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同时这也是一个对民族利好的政策。

    中华帝国政斧向海外推广的两个主要行业,一个就是农业,一个是医疗业,这两个行业是稳赚不亏的。

    因为西医的医生比较好培养,而且容易批量培养,加上中国有最先进的西医技术,因此在世界各国开设医院,在落后国家开设诊所、卫生站都是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

    这能给华人在世界上扩展就业岗位,对于一个四亿五千万人口的国家,而且是一个拥有先进生产力的国家,其就业压力是很大的。

    例如一个传统的南方农民,可能拼命的干,最多只能管理三十亩土地,而北方因为农作物不能像南方那样多季种植,一个劳动力可以管理的土地会更多一些。

    但现在的中国,一个农民甚至可以管理上千亩的土地,生产力提高十倍以上。

    那么一个农民承担了农业生产,也就有最少九个农民需要离开土地,转而从事其他行业。

    在轻工业方面,中国的轻工业生产力也是世界各国当中最高的,相比其他国家的工人,中国的一个工人所生产出的同等商品要高出一些。

    重工业方面同样也差不多,建筑业更是如此,工矿业同样有先进的机械设备。

    通过机械,一个工人一天就可以完成以往农业社会一百个人一天都干不完的事。

    生产力骤然拉得这么高,就业问题和突出。

    帝国此时主要靠修建各种工程来带动就业,对于一个刚进入工业社会的国家来说,要建设的工程有很多。

    因此此时帝国的就业率还算比较过得去,但这样的情况也不可能一直维持成目前这样。

    虽然工程可能永远都建不完,但国家不一定有钱去建。

    要想使国家有钱,第一个就是保障就业率,第二个就是不断开源。

    因此让华人到海外去从业是一个很好的渠道,这样不仅可以加强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而且可以为中国国民提供更多的就业率,赚取更多的钱回国。

    同时这些华人的消费,则是尽可能的在华人商店中消费,最大程度上避免资本外流。

    中国此时是一个走上精细化管理的国家,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比得上中国这样精细化的对各个领域进行管理。

    总的来说,中华帝国政斧就是在不断的开源,不过在节流上则力度没那么大,能省的地方自然是能省则省,但很多地方是不能省的。

    例如工程建设和教育经费,工程建设是为了带动就业,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