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4章:透支消费的发展模式(1 / 4)  唯一战胜国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华东集团在1920年的盈利也增加了很多,达到了220亿亚元。华东集团基本上垄断了众多行业,占到了国民经济体的55%左右。

    今年华东集团,同样有上百亿元利润上缴国家。

    中华帝国在1930年的财政预算方面,可以动用300亿的资金,而且若是有需要,可以后明年的财政收入预支掉,最少能够动用600亿元的资金。

    这相当于是300亿美元。

    美国政斧今年能够动用的钱,根本就没有达到150亿美元,已经被中华帝国给甩在了后面。

    一个国家能否更快的发展,看的就是一个内耗严重不严重。

    中华帝国显然没什么内耗,资源被最大限度的集中使用,而且在使用效果上远超美国的那种给资本家提供贪污的效果。

    美国的内核已经不如中国强大了,美国能玩的把戏,中国也能玩。

    美国人发展经济的一个最成功的手段,就是银行家的空手套白狼。

    先以低息向市场大量放贷,从而刺激经济发展。这时候所有人都感觉自己很有钱,也就产生了大量的商业活动。

    美国的50万公里铁路如何产生的?

    就是在这样的疯狂消费的背景下产生的。

    这种手段说有利有利,说有害自然也有害,只是要从哪个角度去看的问题。

    对于普通人民来说,他们贷到的钱就好比是一箱的烂橘子,等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等银行一收线,经济马上就萧条下去了,这时候不仅倾家荡产,连饭都吃不上,还要背负很严重的债务。

    但好处也是有很多的,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建设方面。

    这种疯狂的不理智的建设,却是为曰后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这是一种手段无比高明的资源集中方式,美国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其很大程度上也因为他们的这种极端的资源集中方式有关。

    虽然美国平常看上去内耗比较大,但如果一旦使用这种手段,那么他们的内耗会比现在的中华帝国还要低,他们能够集中更多的钱,去实现某一目的,例如——称霸世界!

    当疯狂的透支消费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那么不仅基础设施会疯狂的建设起来,还会有非常多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研究之中。

    大资本家然后开始提高利率,市场顿时崩溃,那些基础工业和技术全被他们接收。

    而他们手上又有资本,更有了先进的技术,可以很轻松的普及这些初期需要投入很多资金的技术,但却能够产生更大效益的技术。

    当技术普及到了一定程度,一个国家的生产力也就非常高了。

    美国的这种发展模式是可以借鉴的,同时中国也能玩这样的把戏。而且是完全有足够的条件完这样的把戏,而且还能比美国玩得更好。

    美国是大资本家控制国家,因此钱就算集中到了大资本家手中,也不太可能完全利用。

    如果中国以国有资本来玩这个游戏,那么资源将掌控在国家手上。

    政斧是承担政治责任的,而资本家是不承担政治责任的,这是最大的区别。

    而且政斧未来可以将国有资产的股份分给每一个国民,每一年国民都能领取分红,从而形成一个监督机制。

    例如今年,某企业的分红突然少了,这不就是出了问题了?

    那么国民见分到的钱变少了,就会关注这个问题,从而成立临时董事会对国企的管理团队进行清查。

    若是有贪污,去坐牢。若是没贪污,那是能力不行,卷铺盖滚蛋吧!

    当然也不是说把所有钱都拿来分红,可能是拿出一半的盈利来分给国民,国民拿到钱又去消费了,内需扩大了,国家从中收又收取了税收。

    一旦国家发生战争了,可以将这些分红全部用在军事开支上。

    这也是未来华东集团的发展道路,定然是要走向国有化的。夏钧毕竟是普通民众出身,能够体会到民众的无奈。如果华东集团不进行私有化,那么他的后代可能就会演变成和美国的国际资本姓质差不多的资本家。

    虽然说,到时候取代了美国的国际资本,成为了新的国际资本对于中国来说也还是有利的,最起码能够让国民过上和后世美国民众那样的生活,但却不彻底。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向共产社会发展是有可能的。但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在这之前,如果建立起国家资本,让国家走资本路线,但收益却能惠及每个公民的,那么也是一种变相的共产。

    这样一来,阶级矛盾也不存在。

    但国家却不是像苏联那样半残型的。

    这是一条确实可行的道路。

    但要想让华东集团向美国的银行家那样掌控几乎所有主体经济,那么就需要玩透支消费的把戏。

    透支消费之后的经济崩溃虽然是有阵痛,但却可以减轻阵痛。

    美国在二战前的经济大萧条,人民穷得连饭都吃不上,可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