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7章:偷着乐(1 / 4)  唯一战胜国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曰本显然也是美国这一联盟的成员国,这是谁都知道的。

    对于英国提出的海军限制问题,中华帝国给出的答复很明确,没有任何的可能,理由是中华帝国海军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经过任何实战检验,中华帝国必须在海军上保持数量的优势,才能保证国家海防安全。

    这个借口让英美嗤之以鼻,毕竟中华帝国空军强大,其他国家的海军根本无法靠近中国海。

    一旦靠近了中国海,那么其下场就可能如同当初的曰本联合舰队一般遭受覆灭的命运。

    面对军事技术崛起的中国,英国是很忌惮的。所谓经验不足,完完全全只是一个很无耻的理由。

    谁不知道中华帝国在欧洲战争之后,已经吸纳了大批的德国海军士兵及军官。

    凡尔赛条约虽然规定了德国不能向其他国家派遣军事人员,但问题是这些军事人员是自己去中国的。

    条约没有明确的规定说,德国海军人员不得出国。

    中华帝国在海军方面的态度很强硬,此时中华帝国的海军作战吨位已经达到了近十三万吨。

    如果限制一下,岂不是还要把新造出来的军舰给拉回报废场?

    而且中华帝国明确表示,中华帝国的商船吨位已经处于全球第一的地位,必须有足够强大的海军来为商船提供护航。

    这是在赤裸裸的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地位。

    然而英国却是没有任何主动权,这次三国协商世界局势问题,主动权实际上是在中华帝国手上的。

    中华帝国已经数次暗示,如果英美能够开出足够诱惑的条件,中华帝国是同意让苏俄停火的。

    中华帝国不愿意接受的,英美无权强加在中华帝国头上。

    三方的问题,开始回到了贸易关税上,美国代表团表示,中华帝国向来不是一个商品进口国家,要求美国施行低关税也是不公平的。为了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美国可以与英国向中华帝国全面开放国际各殖民地的市场,并且正式承认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

    “关税都是公平的,尽管我们中华帝国极少进口商品,但主要原因还是你们美国的商品太过低级了。”朱晓诚在会议上说道。

    “是你们建立了民族关税壁垒。”美国代表团指责道。

    随着中华帝国的民族主义的觉醒,支持国货成为了国民曰常生活中最为普遍的一个商品购买原则。

    连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农村老农都知道,买东西要看商标,没有贴上中国制造的东西一律不能买。

    而那些奢侈品方面,中国的大资本商人都是选择国货,如果哪个商人购买了国外的奢侈品,会遭到这些大资本商人的联合抵制。

    所以此时的中华帝国除了大量进口原材料以外,基本上不对什么商品进行进口,除非是那些中华帝国不能生产的东西,但极少。

    “世界需要自由贸易,任何阻挡贸易自由的行为都是不正义的竞争方式。”朱晓诚继续说道,“中华帝国向来都是尊重贸易自由的国家,将商品出口到其他国家从来都不是靠不平等关税手段。”

    中国帝国此时上让美国感觉无处下手,贸易上比上中国,相同的关税背景下,美国的商品在中华帝国卖不动。

    而美国的资本又进不去中国内部,虽然能够进入一小部分,但有诸多限制,基本上没有什么有价值的行业是美国资本能够涉及的,特别是美国的银行进不到中国内部,自中华帝国成立之后,其他国家的银行陆续遭到了中华帝国的清算。

    印了多少纸钞,一律收回去,而且还处以一定的罚款,理由是私自在中华帝国发行纸币,以及银行里储存了多少中国的钱,也全都是赖不掉的。

    同时这些银行也都被责令撤出中国,中华帝国不允许其他国家在内部开设银行。

    银行实际上是美国掠夺其他国家的主要方式,例如战后的德国,就是美国银行贷款给德国恢复经济。

    等德国的经济恢复了,到时候美国搞个经济萧条出来,德国人创造的财富一个个都得被美国的银行资本家掠夺过去。

    而像中国这样的国家,美国的银行资本进不来,那么不管美国怎么萧条,也不可能大规模的影响到中国。

    特别是中国有自己的货币体系,中国随时可以自己多印票子,不过美国的银行资本家从种种迹象中看出,中国实际上是对泡沫经济很防备的。

    所以这也给美国的银行资本家们造成了一个假象,那就是中华帝国不知道玩泡沫经济的好处,中国怕经济阵痛。

    中美两国就关税问题争执不下,双方各执一词。

    但中华帝国在这方面却是更占优势。

    商议了大半个月,双方没谈出个明确的结果出来。

    单是关税问题一项就卡住了。

    关税后面,还有诸多的问题。

    美国政斧现在面临着一个很尴尬的问题,那就是如果开放美国的关税,那么以美国当前透支消费的市场来说,会极大的增加中华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