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5章:电视产业,联盟繁荣(1 / 4)  唯一战胜国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中华帝国对于猛将级战列舰的设计已经开始了,制造一种吨位更大,速度更快,火力更猛,装甲更强的战列舰属于一种全面型的提升。

    要想让战列舰的姓能全面提升,必须有全面的技术提升。

    不过增加吨位,也是一种提升的方式,毕竟吨位大了意味着能装更多的东西。

    按照计划,中华帝国在五年内将完成设计和制造。

    中华帝国海军在战列舰方面已经不是很重视了,因此设计得怎么样并不是太重要,反正数据上要好看,外面看着要威武,火力打起来要猛烈,这样就可以了。

    当然毕竟这是一种更强大的战列舰,中华帝国可能只会制造一艘或两艘,因此还是很用心的去设计的。

    猛将级战列舰,将是见证中华帝国海军荣耀的勋章,证明中华帝国在战列舰时代,也曾站在巅峰。

    此时世界上,依旧是将战列舰作为海军的主力,只有中华帝国海军已经把航母当成主力了,只是航母并未公开。

    此时中华帝国已经拥有了四艘航母,两艘第一代航母,两艘第二代航母。

    同时中华帝国在造的航母还有三艘,都是第二代航母,用的是那两艘第二代航母一样的名字,两艘一样的涂漆,未来可能三艘用一样的涂漆。

    未来这些航母就算是开到港口去,那些间谍也不会知道中华帝国的航母数量已经增多了。

    中华帝国海军可谓是虚虚实实,让海军内部很多军官都不知晓其中真正的底细。

    而在英美曰看来,中华帝国造这么多的战列舰,已经对他们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一旦海军方面被中华帝国击败,那么他们这个联盟基本上完蛋了。

    这个联盟严重依赖于海洋,属于一个海权联盟。

    而中华帝国与俄国等国的联盟,属于陆权联盟。

    一旦让陆权联盟获取了制海权,那么其结果有多可怕可想而知。

    海洋就是英美曰的唯一屏障,一个将第三世界联盟阻挡在外的屏障,只要掌控着制海权,那么英美曰联盟也就掌握着进攻的主动权。

    因此英美曰在接到情报之后,也毫不犹豫的进行了跟进。

    相比英美曰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去建造战列舰,中华帝国拨给海军的军费中有一部分从华东造船厂流回了中央财政部。

    这些都是造空壳舰所‘节省’下来的钱,一艘空壳舰最多也就五百万元造价,但帝国会拨四千万下来,有三千五百万是要归还回去的。

    一场看似轰轰烈烈的战列舰制造竞赛……开始了!

    英美曰不断从间谍那里得到报告,从这些报告中的种种细节中可以看出,中华帝国建造战列舰的决心非常巨大。

    不管是军费上,还是建造上,或者是一些海军高级官员隐约的泄漏,都透露着中国正雄心勃勃的要获取海上霸权地位。

    这引起了英美曰的高度重视,一旦中华帝国正的在海军上有所建树,骤然爆发之下,可能英美曰联盟还真的不敌。

    两倍只是最低的保险方法,曰本甚至叫着要搞三倍的海军规模。

    协约国在战后形成的这个联盟,目前正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了海军战列舰的制造中去,特别是战后这段时间,中华帝国已经有了一支世界上最先进的战列舰编队。

    华东级战列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确实是属于世界顶尖的战列舰,因此英美曰也急切的想要造出一批能够与华东级战列舰相抗衡的战列舰。

    相比之下,中华帝国则将更多的钱投入到了内部建设中去。

    那些空壳舰不仅在造价上很低,而且不需要什么养护,更没有什么训练、兵员费用支出,海军给帝国财政造成的负担非常轻。

    ……很快进入了1923年,在1923年,两个联盟之间的战列舰竞赛更为激烈,中华帝国以奇快无比的速度,已经造出了几艘新增的华东级战列舰。而英美曰一艘还未造出,因此使英美曰加大了投入,以加快建造进度。

    事实上中华帝国造的都是空壳舰,速度能不快吗?

    这还是控制了速度的结果,为了给英美曰联盟造成一些紧迫感而已,就像是跑马一样,马儿不想跑,就挥一鞭子下去。

    同时英美曰已经从间谍那里获取了消息,中华帝国正在设计一种排水量更大的战列舰,英美曰为此再次召开了会议。

    会议后,英美曰决定,也投入一定的资源对这种中国人称之为‘猛将级’的战列舰进行设计,并考虑进行制造。

    ……1923年,第三世界联盟各高级成员国的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其中以俄国经济发展最为快速。

    俄国自重新建立了与中国等联盟国的关税后,中华帝国又让银行在俄国内部大量向俄国民众放出信贷,这使得俄国的经济开始繁荣起来。

    虽然因为关税很多不是非常高,只是一般的程度,加上俄国工业不发达,因此从中华帝国进口的商品依旧很多。

    但俄国的民族工业却开始蓬勃发展,填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