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2章:戚继光号下水(1 / 4)  唯一战胜国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如果无法挑起白种人世界的战争,那么中国就只能带着第三世界联盟赤膊上阵了,那样也不是不能接受的结果(上一章中这句话漏了一字,键盘出问题了,汗死)。

    ……1926年,中华帝国经济出现了无比迅猛的增长速度,相比1925年的增长,1926年更为迅猛。

    随着亚联储连续两次下降储蓄利率,加上放出大笔贷款,使得民间资本的投资非常踊跃,投资金额是1925年的1.5倍。

    相比之下,美国的发展也非常快速,模式和当前中国的差不多。

    1926年,美国总统柯立芝已经上台三年了,原总统哈定因为偏袒于部分美国垄断资本家,例如摩根集团等,从而引发了其他的垄断资本家的不满,从而在1923年时遭到了暗杀,哈定死亡,情色丑闻掩盖了过去,被渲染成因情人太多引起的家庭谋杀。

    柯立芝上台后,美国大规模进行经济刺激,形成了一个谓之‘柯立芝繁荣’的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生产技术更新缓慢,但在战后,美国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力量,迅速的对各行业的生产技术进行了更新。

    其中,1920年美国从中国引进了装配线作业和流水线作业技术,首先被福特公司所使用。

    这一套管理模式,称之为‘华东模式’,最早出现在华东集团的各生产车间,后迅速被中国工业体系的各厂家所接受。

    在美国引进这种生产管理技术时,中华帝国的工业生产大部分都采取了这种模式。

    当美国人发现这种管理模式时,才幡然醒悟过来,认为中华帝国能够如此快速的发展,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此强大,都是因为采用了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

    柯立芝繁荣,是一种建立在技术革新的环境下产生的。

    由于生产成本的大大降低,使美国的很多商品在竞争力上,开始不再像以往那样和中国商品差距巨大。

    美国在汽车制造上发展迅猛,仅1919年,美国只有750万辆汽车,而到了1920年,美国已经有了2600万辆汽车,到了1926年,美国平均每6个家庭里,就有1.2辆家庭汽车。

    其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雇佣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5%以上,全国钢产量的15%用于汽车制造。

    汽车制造业又带动了橡胶、汽油、制革、玻璃制造等相关产业。

    相比之下,中华帝国到了1926年,家庭汽车制造规模已经被美国甩开,年制造数量比美国要少26%。

    但在1926年,中华帝国在除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汽车数量当中,有63%都是中华帝国制造。

    中华帝国在汽车出口方面一直比压过美国汽车,美国汽车在出口方面的优势很少,从生产成本上比不上中国,在姓能、外观等方面也和中国汽车有一定的差距。

    美国汽车产量之所以如此高,那是因为美国的透支消费起到了效果,美国的内需拉动了汽车制造业。

    但到了1926年,中华帝国的汽车制造业突然发力。

    仅在1926年,中华帝国就卖出了600万辆家庭汽车,直接超出了美国的急停汽车销量,而在。

    然而在工程车、货车制造业上,中华帝国从1919年起到1926年,一直压制着美国,中华帝国作为一个基础设施薄弱的国家,铁路运输相对欠发达,因而在公路运输上得到了非常充分的发展,这大大拉动了汽车制造业的规模。

    中华帝国在货车生产规模以及生产技术上一直稳压美国一头,这使得中华帝国垄断了75%的大小货车国际市场。

    由于《杭州协议》的签订,中华帝国与美国在关税上平等竞争,因此国际市场很大一部分被中华帝国所攫取。

    这是美国所料不及的,这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的发展速度。

    由于西方国家在进口上比较依赖,因此在这个繁荣时期,以英国为例子,失业率最低的时候都达到了10.2%。

    相比之下,中华帝国和美国的失业率则非常低,美国的失业率仅有300万人口,而中国的失业人口则在530万左右。

    而中华帝国的这一部分失业人口很多是半失业,主要是一些游手好闲的人群,或者一些富裕了不干活的群体,在大范围的经济刺激下,基本上很难说找不到工作。

    中华帝国和美国在都采取了刺激发展的政策下,两国在建筑行业的发展都非常迅猛,相比之下中华帝国更为迅猛。

    中华帝国毕竟在基础设施上不如美国,因此中华帝国的建筑行业产值已是美国建筑产业产值的6倍左右,达到了2500亿亚元的产值。

    相比美国的繁荣方式,中华帝国的艹作方式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不同的,其中主要表现在投资引导上。

    美国是将资金引入股市中,在此时的美国流传着一句话就是,要发财买股票。中华帝国对股票进行了一些限制,例如涨停标准从10%下调到了5%,但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