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三章 聚焦西里古里走廊(2 / 3)  飞豹出击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的坡6上,然后让车上的4名战士,2名警戒,2名把车上的1o7毫米单管火箭炮拿下来,轰击前面那座四层楼的郡政府。自己用车上的14,5毫米高平两用机关枪对横在郡政府街前的那几辆公共汽车一阵狂扫,顿时把这些公共汽车打的象蜂窝一样,车里的印度武装人员顿时被打的血肉横飞

    “轰”一1o7毫米破甲燃烧弹打在了西里古里郡郡政府的2楼正中央,霎时间,大楼涌出了一团巨大的灰黑色的烟,随后烈焰升腾燃起了熊熊烈火,接着这两个空降兵依次向2楼的东西两侧射了4这种破甲燃烧弹,砖头瓦块夹杂着敌人残缺的肢体,从摇摇欲坠的大楼中飞出。整个2楼被炸的已经连在一起的5个巨大洞,向外不断的喷涌着浓烟烈火,在烈火中这座4层大楼向前倾斜,“轰”的一声整个大楼倒塌了下来,整个建筑土崩瓦解灰飞烟灭。周围建筑物被笼罩在巨大的灰团之中,周边房屋里的印度武装分子,被震的晕了,炸的傻,吓的懵。借助大楼倒塌形成的巨大灰团,猛虎团1连的空降兵们,随即向这一地区起了进攻,一枚枚无柄手榴弹从窗户门扔进印度人占据的屋里。

    经过2个多小时的激烈的巷战,终于拿下了西里古里郡县城,猛虎团1连,2连也为此付出56人的伤亡,其中21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次巷战1连,2连共打死了25oo多印军士兵和地方武装人员,尸体铺满了郡政府周围的街道。把4oo多名印度俘虏和所缴获的q支d药,一并交给了在这一地区活动的3oo余名印度人民解放军,在2名中国顾问的指导下,印度人民解放军迅的接,管了西里古里郡,成立了西里古里县临时政府。

    西里古里是连接印度两块国土的咽喉要地,有人将它比喻为蛇的7寸。印度当然不甘心让中国人掐住自己的咽喉,捏住自己的7寸。

    在中国空降兵空降西里古里2个小时后,尼赫鲁立即召集了紧急内阁会议,决定: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消灭中国这支空降兵,打通东西通道。

    根据内阁会议的指示,印度国防部从全国各地调兵遣将,命令:东部军区立即组织一个师以上规模的兵力南下与南部军区第第3团,南北对进专门执行打通西里古里走廊,消灭中国这只空降兵的战略任务。东部军区立即组织一个师以上规模的兵力南下与南部军区第第3团,南北对进专门执行打通西里古里走廊,消灭中国这只空降兵的战略任务。

    4月18日中国空军对印度国防部等印度重要军事指挥机关目标的“点穴”行动,使印度军方的高层人物几乎全部葬身于火海之中。由于印军东部战区司令莱普森中将也死于那场轰炸,东部战区司令的职位暂时由驻守东部的印度第33军军长乌姆拉欧.辛格中将兼任。面对如此糜烂的局势,乌姆拉欧.辛格此时真的是不想接这个职,当这个官,但没办法由尼赫鲁签署的任命书已经达下了。

    现在印度东北部的局势已是岌岌可危,兵力更是捉襟见肘,在东部共有5个师6o第第7旅6ooo多人已经全部被歼,北面面临中国的大军压境,南面5oooo印度人民解放军在从吉大港登6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ooo多名海军6战队员和2o辆“摧毁者”坦克。2o辆“突击者”轮式装甲车,3o辆122毫米“暴风雨”4o管火箭炮的支持下,在印度东北部动了全面的大规模的进攻,在这短短的一天之内中印人民解放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迂回包围,侧后攻击,攻坚拔点,近战夜战等打歼灭战的有效战法,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心协力,英勇战斗,在古瓦哈提地区清除了印军对梅加拉邦解放区封锁的印军4o多个军事据点,全歼了这里3ooo多名印军,同时也对迪马布尔和那加兰邦起了猛烈的进攻,中印解放军的这一行动沉重地打击了印度当局,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在东西中线的反击行动,为解放整印度北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从南面进攻的中印解放军反击作战的目的就消灭驻守在提斯浦尔,第第第一师和东线反击的**军区部队会师,全歼印军东部守敌,解放整个印度的东北部,然后挥师西进,与中,西线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集团军的反击部队会师于印度恒河平原。

    乌姆拉欧.辛格中将眼见着中印人民解放军已打到了自己那加兰的老窝了。他心里明白此次东印度是凶多吉少,面对这样强大的攻势,谁也难有回天之力了,自己只是尽一分军人的责任吧。于是决定收缩战线,命令第第4师师长尼兰儋.普拉沙德少将放弃达旺地区,回守提斯浦尔;命令驻中印边境东段瓦弄地区的第2师全部,撤到提斯浦尔和迪布鲁格尔地区,总之撤出与中国有争议的地区,免得再刺激中国人,引起中国人对印度本土更大规模的进攻。

    印度第4师师长尼兰儋.普拉沙德少将。心急如焚他从第4军提斯浦尔军部乘双座贝尔型直升飞机急急忙忙的飞到了那加兰,参加由暂时代理东部军区司令乌姆拉欧.辛格主持东部军区的军事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33军长乌姆拉奥.辛格中将,东部军区空军司令中将马.敬尼尔斯,以及印军东部各师师级以上的各单位大多数的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