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九章不解之谜(2 / 3)  飞豹出击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造的51式竟和自己的一样。他感到十分不可思议的摇了摇头。

    他把51式自动步枪放在了桌子上,然后又拿起桌子上放的几颗中国51式自动步枪的子弹,他拿起了卡尺量了量,弹头直径为7.62毫米,子弹长度39毫米。他用桌边的拉力器把弹头拔了下来,看了看弹头的材质为覆铜钢芯弹头。

    他倒出了弹壳里的发射药,是颗粒十分均匀的“小粒黑”。

    他又在硬度计上打了一下弹壳的硬度,是低碳钢材料制造的弹壳,弹壳的表面采用电泳图漆工艺,图的草绿色漆,而不是象苏联采用的黄铜材料作弹壳。中国人采用低碳钢材料做弹壳,生产成本肯定会比黄铜弹壳要低很多,但加工难度大,工艺复杂。中国人为什么打破常规采用低碳钢材料呢?这可能是为了一方面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能是中国铜资源有限吧。

    还有一点和苏联7,62子弹弹壳不同的是中国弹壳底缘采用车底凹形底缘,而不是像苏联那样冲压的凸型“大屁股”底缘,这样虽然两国同是7.62x39毫米的子弹,但无却法通用。中国为什么这样放着简单找麻烦呢?让他想不明白。

    卡拉什尼科夫坐在椅子上,目光不由的又落在了这支中国的51式自动步枪上,想道,中国设计师的设计思路为什么会和自己如此的一致呢?该款枪中国命名为51式自动步枪,说明是51年立项并生产的,那么中国人是何时开始研究设计的呢?中国人现在已在世界各主要国家登记了专利,专利发明人是中国沈阳蓝天机械研究所5组。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项专利,以后为中国提供了数以亿计美元的专利技术转让费。

    自己设计的ak47突击步枪是1946年实验,47年立项到1951年才开始装备部队。如果说是中国窃取了苏联的情报,是什么时候窃取的呢?他感到自己怎么的也想不明白。行了,分析这个不是自己的长项,这个活还是留给克格勃去干吧。

    卡拉什尼科夫长长叹了一口气,不由的自言自语嘟嘟哝哝的说道,“中国人真是不可思议啊不可思议的中国人。”他又拿起了放在桌子上的中国51式自动步枪,仔细的端详着,他的直觉告诉自己,尽管中国的这款51式自动步枪比自己设计的ak47突击步枪先进了很多,但他肯定中国人是仿制自己的ak47突击步枪制作的,他不得不佩服中国仿制者们的精明,把自己设计的ak47作的如此的出色、如此的完美,远远的超出了他这个原始设计者,比他技高一筹,克服了很多自己设计中想克服而没有克服的的弊端,完善了ak47突击步枪的设计。

    可是中国那么多的高科技的东西又是仿制谁的呢?这个思维的闪念又把自己刚才的直觉打碎。

    苏联的这些武器专家们,和“ak-47之父”卡拉什尼科夫一样,都在问同一个问题,是什么使中国这个贫穷落后,1949年解放时全国人口80%以上是文盲,全国的钢铁产量全都用来做发夹,还不够全国妇女每人分一支的国家,在短短十年不到时间里,成为了世界第一的科技强国,军事强国,制造出这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尖端武器的呢?

    然而世界上更多的人也在问,是什么力量使中国这么一个贫瘠的一穷二白的国度,在短短几年时光里,异军突起,以一个世界一流的大国实力傲然屹立在世界强国之列的呢?

    人们都知道在这个东方的大国——有一个从未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真正的男子汉,是他让一个民族活得顶天立地,是他一扫千余年来中华民族文弱不武的积习,一扫百余年来自卑奴性的固疾,是他不为任何敌人所吓倒。他以他的精神赋予中华民族崭新的灵魂,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的指导者和缔造者——毛zd。当他和他的那些破衣烂衫衣不蔽体,流寇一样的三万多战友,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时,他们这伙中国最生气勃勃且具有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真正的中华民族精英,在黄河之滨又重新聚集起了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逆国民党军撤退的洪流向敌后挺进。在敌后与日寇进行了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又经过四年的国内战争打败了蒋介石的八百万大军解放了全中国。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在一夜之间干干净净消灭了存在了几千年的ji女,存在了数千年的匪患和黑社会,消灭了存在百多年的烟毒可是这一切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巨大成绩,仍旧无法解释科技的腾飞这个超自然的现象。

    各国都投入了极大的国家力量来研究这种现象。

    秋风萧萧,金黄色的落叶铺满了林荫大道,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附近的卢比扬卡广场11号,座落着一幢由大块大块灰色花岗石砌成的九层大楼,在大楼前面宽阔的捷尔任斯基广场上,经过精心修剪还残留着点点绿色的草坪中央竖立着捷尔任斯基的全身铜像,虽然这里没有任何显示“情报机关”、“秘密警察”的标志,但威严的全俄肃清反**和消除怠工特别委员会主席,克格勃的创始人捷尔任斯基同志的铜像无声的告诉人们这里是什么地方。

    一辆1956年款福特黑色高级轿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