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战在际(2 / 3)  飞豹出击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其中在贝加尔湖以北还有西伯利亚军区所辖1个摩步师,坦克师2个,约3,6万人;外加上苏联最近从欧洲调来3个师近4万人。还有苏军在亚洲地区的第8**重型轰炸航空兵军、2个运输航空兵师以及3个防空集团军共计作战机32oo架。

    如果我们达到了“猎熊行动”。战役总目标,苏联就失去了和我们讨价还价的资本了。我们从苏联手中夺回了,被他们占据了近1oo年的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地区,乌苏里江以东至日本海西岸地区。收复由于《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失去的那相当于法德两国的面积总和的1oo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另外我们还收回了被他们在1727年签订的《布连斯奇条约》时骗去的贝加尔湖以东漠河以西地区。

    彭德怀插话说:“1949年底,主席从苏联出访回国的路上,一路上兴致颇高,但到了贝加尔湖,他的情绪陡然起了变化,到了苏联的布利亚特蒙古自治共和国的府就是那个乌兰乌德,苏联人为他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他拒绝参加,并且连火车都没下,即刻命令开车,把当地苏联官员凉在一边。开车后,他问随行的陈伯达:‘你知道这是个什么地方吗?”陈回答说:‘是乌兰乌德。’主席听了脸一沉说:‘我还不知道乌兰乌德吗?我是问历史上这是个什么地方?记住,叫乌金斯克,是中国领土,是我们苏武牧羊的地方’”

    为收回中国被苏联占领的领土,实施邓峰的作战意图,远东工委在两年前就着手拟订对苏联作战的具体行动方案。由于刘恋坤这个间谍的出现,对该方案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调整,但总的东线出击,中线阻击,西线牵制作战思想还是没有变,而是通过一些假情报,对苏军的部署进行了一些调动。整个战役的部署已于1958年12月底,初步完成,并被定名为“猎熊行动”。该计划主要内容有:战役的目的是恢复尼布楚条约划定的中苏边界总体走向;推翻1727年清朝政府看不懂地图就瞎签的中俄中段边界的划界文件《布连斯奇条约》占领贝加尔湖以东漠河以西地区约5o万平方公里那块历史上苏武牧羊的地方。

    为了便于我军机械化的行动,远东兵团把“猎熊行动”实施时间定在冬季河水彻底封冻之后和解冻之前。在三到四个月的时间内消灭苏联这两个军区36个师,以及苏联的远东空军和苏联的太平洋舰队。

    整个战役将同一时间开始,在西线,并不急于收回《勘分西北界约记》所失去的那44万平方公里领土,而是以新疆军区的边防部队固守原来的中苏边界,保持对苏军西伯利亚军区和中亚军区的警戒。以空军为主对苏联贝加尔湖以西地区进行战略轰炸,阻止苏军在贝加尔湖以西地区进行集结和对远东地区的支援。兰州军区所属的**军区的部队作为新疆军区的战斗预备队开赴新疆的图木舒克地区和阿克苏地区。

    同时,在中线,远东兵团的第第1机械化步兵师从远东省外蒙古专区的赫汗出,占领苏联的斯柳江卡,得手后向北面的伊尔库茨克进攻。第2机械化步兵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预备1师随后跟进从斯柳江卡沿西伯利亚铁路向东面的韦德里诺攻击,得手后与第一军团军会师乌兰乌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预备1师沿贝加尔湖以东西伯利亚铁路布署,防止苏军从贝加尔湖西岸横渡。第3机步师驻守韦德里诺,作为预备队。切断这条唯一连接苏联内地和远东地区的西伯利亚铁路,使其苏联后贝加尔湖军区和远东军区得不到苏联内地的补充和支援。

    远东兵团的第第1坦克师和内蒙武警公安1师从苏赫巴托尔出,沿原苏蒙铁路攻击驻守在恰克图苏联红旗远东军区第第9机械化步兵师师部及第2机步师沿公路向东攻击红奇科伊,得手后,向希洛科进军。第3机步师和内蒙武警公安2师和原外蒙古人民**军回归派改编的外蒙专区武警公安3师从乔巴山出经巴彦乌拉向赤塔攻击前进,沈阳军区53师从满洲里出沿铁路向赤塔方向攻击。

    空降一师作为中线的预备队,作为中央的战略预备队的第第1集团军的防务。作为中线的总预备队。

    东部战区是这次战役的重点,苏军兵力部署最多,仅6军就有26万,如果加上海空军和导弹部队约5o多万,参加东部战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次有远东军区的飞豹突击队,沈阳军区的第第第第一集团军和中国海军东海舰队。

    沈阳军区的第2集团军从黑河出,向苏联的共青城攻击,切断乌苏里江以东至日本海西岸,黑河至苏联的共青城以南地区,也就是我国版图鸡嘴以下的苏军和北面苏军的联系,然后沿黑龙江向南攻击和飞豹突击队会师哈巴罗斯克。

    在这块地区包括苏军的远东军区总部和苏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苏军的两个司令部,这可是一块肥肉。

    济南军区的第4集团军兵分3路,1路从饶河县出越过乌苏里江向东攻击,占领比金然后沿6o号铁路分别向南北攻击,2路从虎林县的虎头镇出向东攻击,占领比达利涅克琴斯克后沿第3路从绥芬河出向东面双城子动攻击。把这块肥肉切割称三块和沈阳军区的第2集团军进行分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