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九章 东部战区(2 / 3)  飞豹出击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阻隔,绕越不能,只得露宿江滩,哭号凄惨。顷刻,俄骑兵追来,枪击如雨,中国居民的鲜血又一次染红了黑龙江水。7月18日,又一支俄军渡过精奇里江,继续焚烧“满人村屯”,仅在博尔多屯一处就枪杀了上千名中国居民。又将未及渡江者,不分男女老幼,农夫工匠,各业人等,一同逼入江中。除数十人游过江岸得生外,其余人等皆被逼溺死江中,浮尸蔽江数日不绝

    沙俄就是这样的霸占了这块上地。1902年中俄议和后,虽经清朝政府多次交涉索还,但沙俄政府却采取种种无赖手段,拒绝原住这个地区的中国人民返回世代久居的家园。江东64屯问题遂成历史悬案。

    一直到199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前苏联划定边界时,由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与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签订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承认放弃该地主权。

    海兰泡原名叫孟家屯,后改称海兰泡。是蒙古语“哈喇泡”转音,意思是黑泡子,是黑龙江上中游北岸重镇。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县市区对岸。1858年5月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把黑龙江以北包括海兰泡在内的大片中国领土划入俄国版图,并将海兰泡更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成为阿穆尔省首府。到1900年,海兰泡城人口发展到3.8万人,3万为中国人,主要从事商业、手工业、蔬菜生产和出卖劳动力当苦工,经营大中商号的有五百多家。

    这里也同64屯一样,发生过惨绝人寰对中国人的大屠杀,与64屯大惨案同一天,海兰泡市沙俄警察局把所有关押起来的中国人赶到江边,谎称用船将他们渡过对岸。到了江边后,沙俄兵便挥动战刀,把所有的中国人“一直赶进水里”。“当妇女们把他们的孩子抛往岸上,乞求至少饶孩子一命时,俄兵却逮住这些婴儿,挑在刺刀上,并将婴儿割成碎片”。一个母亲“把孩子留在岸上,而她自己走进河里”,但走了几步以后,又回来抱住孩子走进水中,最后又不得不上岸“放下她宝贵的孩子”,惨无人道的俄兵便挥刀刺杀了孩子和他的母亲。如此残忍的例子,不胜枚举。一个参与屠杀的沙俄军官这样讲述了整个屠杀的过程:“到达上布拉戈维申斯克时,东方天空一片赤红,照得黑龙江水宛若血流。……手持刺刀的俄军将人群团团围住,不断地压缩包围圈。军官们手挥战刀,疯狂喊叫:‘不听命令者,立即枪毙’……人群开始象雪崩一样被压落入黑龙江的浊流中去。人群发狂一样喊叫,声震蓝天,有的想拼命拨开人流,钻出罗网;有的践踏着被挤倒的妇女和婴儿,企图逃走。这些人或者被骑兵的马蹄蹶到半空,或者被骑兵的刺刀捅翻在地。随即,俄国兵一齐开枪射击。喊声、哭声、枪声、怒骂声混成一片,凄惨之情无法形容,简直是一幅地狱的景象。“清扫现场的工作,紧跟在一场血腥的屠杀之后立即开始进行。……那堆积如山的‘尸体’,大部分是气息未绝的活人,周身肝脑迸溅,血肉狼藉。……不管是死是活,被一古脑儿地投入江流。……清扫过后。黑龙江水浮着半死的人们象筏子似的滚滚流去,残留在江岸大片血泊中的只是些散乱丢弃鞋、帽和包袱之类。就是连这些遗物,也都被蹂躏得一无完形。”

    对岸的中国人也目睹了这一惨剧。瑷珲副都统衙门笔帖式杨继功记述:“21日(公历7月17日)午前11钟时,遥望彼岸,俄驱无数华侨圈围江边,喧声震野。细瞥俄兵各持刀斧,东砍西劈,断尸粉骨,音震酸鼻,伤重者毙岸,伤轻者死江,未受伤者皆投水溺亡,骸骨漂溢,蔽满江洋。”这种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从7月17日一直进行到21日,共夺去了5000多名中国同胞的生命。7月22日,阿穆尔政府宣布,海兰泡中国人被全部“肃清”了。

    列宁在《中国的战争》一文中,对沙俄这一罪行进行了愤怒地谴责。

    海兰泡,那原本属于我中华民族领土的这一片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从此改变了归属。

    在对“猎熊行动”计划中关于政治动员中规定:“要对在全党全军中通过各种形式,广泛的宣传沙俄侵占我国领土,杀害我国同胞的罪行,以激发全体党员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的民族义愤和爱国热情,要以“海兰泡和64屯大惨案”教育广大党员和解放军指战员不要忘记这阶级仇,民族恨不要被所谓的苏联社会主义老大哥所迷惑。俄罗斯是对中华民族伤害最深的最凶恶邻居,是中华民族的死敌。要教育广大的党员干部个解放军指战员,中国人不是好欺辱的,血债一定要用血来还”

    沈阳军区第2集团军10万铁骑就是怀着这种对俄罗斯人的满腔仇恨,和血债一定要用血来还的决心,将兵分2路越过黑龙江,收复失地。

    第第2机械化步兵师,将从黑河县东面和北面两个方向越过黑龙江,向盘踞在对岸的苏军远东军区第第34坦克师第44边防团和45边防团发起进攻,向制造江东64屯和海兰泡血案欠下中国人民巨额血债沙俄的子孙苏军讨还血债。收复我们伟大祖国最富饶最美丽的地方

    第2路将从逊克县越过黑龙江,向波亚尔克沃和赖其辛斯克地区的苏军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