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一章让我们用大炮来决定这一切吧(2 / 3)  飞豹出击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舰、1艘“无畏”级导弹护舰、1艘“海豚”级常规潜艇封锁了日本群岛西南端,对马岛与壹歧岛之间的水域。

    至此中国北海舰队和远东舰队这两只人民海军舰队南北呼应,把这个狭窄的对马海峡封锁个严严实实。

    希尔森上校带领的美国海军第第12驱逐舰中队开始移到了,他们3艘驱逐舰把补给船围在之间,呈一、三排列的“品”字型编队,由北向南缓缓的移动着,由于希尔森上校带领的第12驱逐舰中队被中国舰队拦截在对马岛西面的12海里处,要想到到马岛的炭原港,必须向南绕过半个对马岛,才能到达对马岛东侧南端的炭原港。

    中国舰队挺讲信誉,由于没到规定的40分钟的时间,所以一直没有动手,只是以半月型编队在美国舰队的右侧20公里左右处随行。

    海上战斗队形以纵队最能发挥炮火威力。由于纵队不仅可以使首炮和层炮获得一定的侧射角度,更可全部发挥舷侧炮火九十度的有效射击区域;其次是梯队编队,舷炮射界为七十五度;最不利的是舰首向敌的横队,舷炮射界仅能获得二十五度。所以,在海战中队形在战术位势上的优劣,应以舷侧对敌军舰首为最有利。

    其中现在化的海战,由于通讯设备日益发展和现代化军舰的高度的信息化,指挥调度很方便,尤其是对已装备了具有远程打击能力的导弹的军舰来讲,海战中的阵型要求以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但相毕竟中美现在这两个队形编队来说,中国舰队的编队还是占有一点的优势的。因为行驶在前面的月牙尖上的那艘舰艇随时可以进行90度的左转,把自己的左舷对准美军舰队的舰首。只不过中国舰队没有必要这样做罢了。

    时间在一秒一秒的移到着,美国海军第第12驱逐舰中队的全体官兵的心随着时间的移到,都快跳了出来。没有这样玩的,让你死,还先告诉你死的准确时间。这不是折磨人吗,做人真太不厚道了。

    行驶在半月型南端的编号为hq201h的“无畏”级护卫舰,首先接到安德烈上校发出的攻击命令,hq201h号护卫舰主桅杆和烟囱之间配备的4具c-802反舰导弹发射箱,喷出一团橙黄色的火焰,一枚c-802反舰导弹经过爬升阶段,一次降高,二次降高后,以距海平面20多米的高度以1.5倍音速超低空飞向25多公里的美国希科克斯号驱逐舰。

    在距离美国舰队“品”字型编队左边下“口”的希科克斯号驱逐舰30多米处,c-802反舰导弹突然,爬升到30米,随即,命中这艘美国弗莱彻级驱逐舰的中部,舰桥部位。这艘100多米长的希科克斯号驱逐舰顿时被撕成两半。舰首,舰尾相互上翘形成了一个巨大的v型。海水在中间部位形成巨大汹涌的涡流。5分种后,希科克斯号这艘2000多吨的驱逐舰,心不甘情不愿的沉没在对马海峡那蔚蓝色的大海之中。

    希科克斯号100多名官兵他们解脱了,再也不用忍受那令人难以忍受等死的滋味了。

    在希科克斯号被击中的爆炸声中,希尔森上校向第12驱逐舰中队发出了向中国海军舰队全力反击的命令。一时间,剩下的两艘理查德.p.利里号和厄尔本号驱逐舰,所有的炮火向中国远东舰队红色海军二支队对马海峡巡逻舰队方向一阵猛轰。

    这与其说是反击,还不如说这是一种发泄,一种自我安慰,一种自我壮胆。美国弗莱彻级驱逐舰上的127毫米高平两用炮最大的射程也仅有15.5公里左右。他们不可能打到离他们最近的也在17、8公里以外的中国海军舰队。但他们的心里的确需要这种发泄。

    安德烈舰长很不善解人意,他无法理解美国人这种毫无意义的行为,他用望远镜看着这些喧闹的美国人,在自己军舰前面炸起的一排排水柱。心想这些美国人真他**的太浪费,想吃鱼也不能用四、五百美元一发的炮弹炸鱼呀,这成本多高啊。最高首长教导我们说:“贪污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不行,必须制止美国人这种浪费纳税人钱的的行为。他向hq501号和hq502号驱逐舰发出了制止美国人这种浪费行为的命令。

    hq501号注意,2号目标——理查德.p.利里号驱逐舰,c-802导弹一发,发射

    hq502号注意,3号目标——厄尔本号驱逐舰,c-802导弹一发,发射

    安德烈下达完命令后,又拿起了望远镜,他喜欢看到自己的导弹击中对方军舰发生爆炸瞬间那种惊心动魄场面。这样的机会不多啊,从自己这艘驱逐舰完成改装后,一共才发射过两次,打都是靶船。今天还是自己指挥的军舰把这种威力巨大的舰对舰导弹第一次真正的用于实战。他的心情不免有些激动

    “轰”的一声,乳白色的导弹飞了出去,随之发射箱周围被象浓雾一样的白烟所笼罩

    “击中了”他情不自禁的大声的喊道。

    这枚c-802导弹击中的在补给船右边,美**舰“品”字型编队的上“口”的美国海军第第12驱逐舰中队的旗舰——理查德.p.利里号驱逐舰,导弹以45度倾斜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