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五章 夺魂(3 / 4)  鬼吹灯Ⅰ之三·云南虫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不清楚那是什么。

    结果正好有俩日本人看上眼了,当时就要全部包了,没想到这时假雷子来了,连人带东西全扣了,原来是这老农的老家,有人见他挖出古物觉得眼红,把这件事捅了出去,一直追到北京,后来听说他挖出来的一罐子“骨针”,就是商代用来施行“夺魂”巫刑的刑具,现在这东西,就落在河南当地的博物馆了。

    胖子在旁补充道:“我琮特意打听来着,这套夺魂针搁现在,一根就能换一辆进口汽车,当初我们眼力不够,要不然……要不然现在进去蹲土窑的就是我们那伙人了。”

    Shirley 杨说:“这么说来,夺魂,是一种放尽人血的酷刑了?”

    我已经将棺中尸骨上裹的白锦全部拆掉,一双人腿赫然露了出来,干瘪的皮肤都是紫褐色,上面全是点点斑斑的圆形黑痕,这大量黑斑应该就是被夺魂针刺进血脉的位置,我对Shirley 杨和胖子说:“放尽血的同时还不算完,据说还要给受刑的人灌服大量牛、羊、鸡之类,混合在一起的畜牲血,这些血都被加入过雀眼和尸鼠那类早就绝迹的东西,反正就是把活人变成僵尸,待咱们清查彻底之后,为了防止尸变,最好将这两条干尸腿,还有那青铜椁里的棺木,都一并烧毁。”

    “尸变”可分为数种,有些是尸起。新死不久的死人,突然起来扑着阳气追人;有些则是尸体亡而不腐,虽然死亡已久,但是头发指甲还在缓慢生长;还有些尸体由于风水不好,埋在地脉滞塞的所在,身体生出细毛,在墓穴内化而为凶;另有一种尸体埋进地下后,被些成了精的老狐狸、黄鼠狼或者瘟神、旱魃、恶煞所付着,更是能为祸一方,危害极大。

    在这王墓青铜椁中的尸首,就完全具备了“尸变”的迹象,我想既然遇上这种情况,如果有条件的话,应该想方设法将有尸变迹象的尸体销毁,这样做于人于已,都有好入,算是补回些亏损地阴德,当然若是遇到僵尸中地“凶”,那还是趁早溜之大吉为上。

    三段尸体都已验明,棺内没有任何多余的事物,只要再烧毁青铜椁里的尸体,并确认棺内只有上半身,那就完全可以证实我们的推断了,上面墓室里剩余的两具棺椁,就都没有再开启的必要了。

    我对Shirley 杨说:“现在我可以打保票,虽然献王墓布局奇诡,但既然下层有影骨,那必定是分为天门、地户,使龙势潜伏待起,这是一个虾尾、蟹身、金鱼眼构成的三层水墓,献王真正尸骨的位置,一定是与木椁中的影骨完全重合,既然已经确认了影骨,就可以直接须藤摸瓜去掏献王了。”

    我们自从入葫芦洞开始,一直到现在,差不多已经连续行动了十几个小时,精力和体力消耗掉了不少,不过目前总算是有了些眉目,想到这里精神均是为之一振。

    我进行了简短的部署,让Shirley 杨和胖子先留在“木椁”烧掉这两具尸体,一则破了“献王墓”地布局,二则免得将来这青铜椁里的尸体发生“尸变”,当然还可以顺手把那面铜镜取走,以后总会用得到的。

    而我则先上去找一找“金鱼眼”,上去前我特意叮嘱Shirley 杨让她看好胖子,务必要先点燃了青铜椁里的棺木,然后再取走铜镜,Shirley 杨点头答应,将“飞虎爪”交给了我:“你自己也多加小心,别总那么冒失。”

    随后我攀着腐烂的“木枋”爬回了中间的墓室,那九蓝幽幽的“长生烛”尚未熄灭,东南角地三支蜡烛,也仍在正常的燃烧着,光亮虽弱,却令人顿觉安心。

    抬头看那墓顶那里断裂的铜梁,由于光线不足,一时难以看清上面是否有空间,只是在断梁处,隐隐有一大片白色的事物,我见头盔上的射灯不管用,又取出“狼眼”这才看清楚,原来墓顶暴露出来地部分,是一种和阴宫外墙相似的花白石英,大约就在“影骨”的正上方,若是不知上边可能还有一层墓室,根本不会察觉这微小的痕迹。

    我又利用Shirley 杨的飞虎爪,上到墓顶剩余的那段铜梁,将遮住里面白色岩石的破碎墓砖清除,着实费了不少力气,上方白色的岩石面积逐渐增加,露出一个又长又窄的橄榄形入口,摘下手套伸过去一试,有嗖嗖的阴冷气流,再用“狼眼”手电筒往上照了照,上方墓穴的高度难以确认。

    粗略一看,似乎上面是个圆形大空洞,与外边水潭处的漏斗地形相似,不过这是人工修的,规模要小得多,大空洞的直径只有十几米,有条盘旋的土坡蜿蜒而上,再往上就超出了“狼眼”的射程,一片漆黑。

    我心中暗骂不止:“献王既使死了,也仍然要把自己放在阴宫的最高处,他对权力和仙道的执着程度,已经到了变态的地步。”我心里仍然记挂着“木椁”中的同伴,见已确认了入口,便缚好绳索和岩楔,重新回到中层墓室的地面,只见下边的“木椁”中火光闪动,知道胖子他们也得手了。

    不一会儿,胖子和Shirley 杨就从底下爬了上来,那面铜镜算是到手了,这是继天宫后殿的玉函后,第二件最有价值的战利品,胖子见面就问:“青铜椁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